本报记者路艳霞电影《生死牛玉儒》中牛玉儒的扮演者宋国锋感人至深的表演早已留在了观众的心中,许多观众可能不太熟悉,除了演电影外,宋国锋还是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多年来,和辽宁人艺的戏剧人一直坚守一个质朴但又崇高的戏剧理想:让话剧真正走进大众的心里。
9月7日、8日,天桥剧场,第十届“五个一工程”获奖戏剧展演剧目——话剧《凌河影人》将和观众见面。其独特的辽西特色和“人影”的写意呈现,令它此前囊括了国内所有的戏剧大奖,也深深震撼了无数观众。
“和大写意国画有所不同,这是运动着的大写意。”宋国锋补充道。
戏曲皮影走上话剧舞台
民国初年,苍凉的辽西大凌河河川上下游各自活跃着一班技艺超群、深受人们喜爱的皮影艺人。他们的班主号称“河西红”和“震东川”。两人有家仇,但更有国恨。大凌河畔的两班皮影艺人,面对日本鬼子的屠刀,点燃自己的身体,上演了一出惨烈的“活人影”。
饰演盲艺人河西红的宋国锋和饰演震东川的张玉春,一个英华内敛,一个高大强悍,二者相撞,或火花四溅,或珠玑暗藏,朴实、厚重而不矫揉造作,堪称是棋逢对手的一对同行冤家。他们的表演,大量借用了戏曲、皮影戏的手段,在舞台上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形象,比如人物亮相、台词的板式化等,呈现出“人影相随”的意境。
这是一出关于“影”的戏,而这个“影”,又是人的精神、灵魂的象征。“我一直在思考中国话剧一百年中我们的"中国化"做得如何。看了《凌河影人》后,我有了新的想法,它在叙事和舞美上都采用了中国样式。戏中皮影布景是屏幕,是形式主题,提醒观众是一个影子戏,是古老的、非常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但同时,它还运用了电影手法,把不同的场景很自然地交待出来,而且有黑白和彩色的对比。”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孙惠柱说。
演河西红偷学盲艺人
为了这台戏,剧院一行30多人曾到凌原县了解皮影艺术。在凌原县,恰巧有一位拉胡琴的皮影艺人是盲人,于是宋国锋天天和他谈话,观察他的一举一动。这位艺人一听到别人演唱影调,就下意识地用左手按压琴弦。宋国锋把他的这一动作化入自己在舞台上的表演中。
宋国锋和儿子走在大街上,很少有人认出他,但儿子总是被大家一眼认出,那是因为宋国锋的儿子已在多部电视剧出演重要角色。“这么些年,我推掉的电视剧已经记不清楚了。”宋国锋说。
宋国锋撩开了他的裤子,他的小腿已满是伤痕,这是舞台给他留下的痕迹。“在沈阳演《凌河影人》时,有一幕舞台收光,我没看准,一脚踩空了,后面河西红拄着拐杖的那些戏,我是真的要拄着拐才行。”后来,医院诊断出来了:骨裂。医生说,不能再演了,要住院。宋国锋说:“没有办法,我要坚持。”用胶带紧紧把腿绷起来,打着封闭针,带着这条伤腿,宋国锋还是参加了在江苏举行的中国戏剧节的演出。
演出300场装卸台100次
宋国锋说:“如果有谁要问《凌河影人》下一段在哪演,我没法回答他。”创作出《报春花》、《高山下的花环》、《父亲》等多部经典剧目的辽宁人艺至今没有自己的剧场,还过着打“游击”的演出生活。但另一方面,他们让戏剧走下去的步子也迈得更坚实。自2003年7月首演,《凌河影人》至今已演出300余场,装卸台100次。
这部戏不仅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大地方演出过,还在辽宁本省的工矿、学校、部队与最基层的观众见过面。“那是在阜新的一个工人俱乐部,室内温度零下摄氏30度,演员倒的水没来得及喝,很快就结了层冰。”要说热的时候,演员因为演出浑身长痱子那是常事。
这群戏剧人坚守着现实主义的戏剧传统,但又不断吸收着新鲜的元素,为戏剧舞台带来全新的理念。没有剧场的戏剧人创造出的辉煌令人尊崇。RJ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