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晚,庆祝倒计时一周年,小巨人挥舞着奥林匹克会旗,他的后面是另一个巨人,毛泽东的画像CFP/图 |
奥运改变中国:中国“奥运城”诞生记
作者:南方周末 记者 苏永通 实习生 周玲 林怡静 宋潇 邓江波 廉卫东 发自北京
写在前面:还有11个月,奥运会就开幕了,本报每月推出奥运特别报道,这是第二期。我们在第一期介绍了“中国式奥运”的全景,这一期,我们向您介绍奥运前夕的北京,北京在与奥林匹克拥抱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我们关注城市的深处,我们也关注人们内心的深处。
2008年8月8日,印有五只福娃的飞机将在北京降落。
如果天空足够清澈,在降落前,乘客会看到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红色的屋顶和金色的内饰,设计师称这是“人民的宫殿”——那是一座新的航站楼。“新北京”正从口号变为现实。
这种改变从“国门”就开始体现。新航站楼的英国设计师福斯特惯用中性颜色,而中国人说服他换成红色和黄色——这是紫禁城的主色调,现在它看起来更像是一条中国龙。
从机场出发的高速公路直射进市区,沿着机场高速到四元桥,便踏上约11公里长的专为奥运设计的“迎宾大道”——北起四元桥,沿东四环路经四惠桥至国贸桥,全长约11公里。
从国贸桥往西,便是中国第一街长安街,可直抵天安门。五环,四环,三环,二环,天安门,从天安门向北9公里是“鸟巢”,2008年8月8日晚8时的开幕式始终是一个谜,谜面是张艺谋,这里将“今夜无人入眠”。
2007年8月8日,北京举行了一周年倒计时的仪式,天安门城楼的背后发出金色光柱,近百位明星一起反复唱着“We Are Ready”。这一天是一个标志,北京成为奥运城,一切重大工程被要求按这个吉祥时刻安排工期。
北京城和北京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造,经受前所未有的影响,这些改造和影响落在城市的深处,浸在人们内心的深处。
尽管一切努力并非都冲着奥运,但有官员也承认,奥运是强大的催化剂。北京的城市建设有望在2008年达到现代化水平,这比原定的2010年提前两年实现目标。
仰望鸟巢
在建的“鸟巢”,已成为旅游景点,不时有人在周围驻足和拍摄,这里是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北京的新地标。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站在“鸟巢”中央,环顾四周后说:“‘鸟巢’从内部看起来比外面看起来还要壮观。”他对身边的刘淇说,能想象得到,如果刘翔在这里夺冠,现场气氛会有多热烈。
北京所有的37个场馆将耗资至少16亿美元,此外还要修建最舒适的运动员村和最漂亮的奥运公园。这样的大手笔也让它在申奥时,令其他城市望尘莫及。
这片土地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鸟巢、水立方、奥运公园、运动员公寓,全集中在这里。
将它们连接起来的是一条“龙型水系”。这是一条人工开掘的河,龙头在北五环内,龙尾直甩到“鸟巢”边,绵延达数公里,水系的“龙”和鸟巢的“凤”,符合中国文化的龙飞凤舞。
龙形水系贯穿1215公顷的奥林匹克公园——也是世界最大。挖出的近400万立方米泥土,在公园内形成一个山系,与43米高的景山遥遥相望,值得一提的是,景山是修建紫禁城护城河时的泥土堆积而成。两者具有相同的逻辑。
在这个中式的奥林匹克公园里,遍植名木,其中还有来自泰山的3块巨石。
这是一个令人叹服的巨大工程,《泰晤士报》曾援引伦敦奥组委负责人的评价感慨:这种宏伟计划也许只有中国政府才能实现。
让人们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新奇的建筑,它们的别名更响亮:国家体育场叫做“鸟巢”,国家游泳中心叫“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叫“巨蛋”,而中央电视台新楼被外电称作“大裤衩”。
承载4.2万吨钢铸“枝蔓”的“鸟巢”,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建筑。毗邻鸟巢的“水立方”是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公共建筑,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
北京以罕见的勇气,包容了西方著名设计师们的宏大构想:这些挑战结构和重力的方案一出炉,无不引起巨大争议——有人反对它们浮华,也有人担忧它们的安全性。
除了“鸟巢”之外,其他场馆今年底将全部完工。雅典奥运会开幕5个月前,尚有一半以上的场馆还在赶工。
如果没有“瘦身”的影响,北京原打算在2006年底完成这些巨大工程,这完全可能实现。“鸟巢”工地上有五千多个工人,最多的时候有七千多人,他们夜以继日地劳动。
38岁的设计师李兴钢和他的团队,让“鸟巢”从图纸变为了现实。官方媒体广泛报道中国的年轻设计师们创造的每个部件,称这是中国人“自主创新的伟大成果”。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