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与发动
北京地方媒体对奥运会的宣传报道渗透进城市的每个角落。
北京电视台《现在行动》是真人秀节目,在石景山区文化馆当相声演员的李然,扮过色盲过马路,瞎子乘车,向行人“索要”过微笑、“谢谢”和“劳驾”。
北京电视台奥运节目部2005年成立,现在有14个奥运栏目。在雅典奥运会结束后,有关部门要求各媒体成立专门的奥运新闻部。
张鹏负责《北京晚报》的奥运报道。她说,有关部门每年都会发一个很详细的报道计划,“栏目名称可能都规定好了”。每一年奥运宣传都有特定的主题:2005年,文明礼仪;2006年,社会公德;2007年,观赛礼仪。
中国人的一些不文明行为近年来受到一些批评。“外边的媒体对北京的软环境的非议还是挺多的。”张鹏说,“媒体主要营造一个软环境,这比那些硬环境奥运场馆啊什么的要更难。”
北京市发起了包括“排队日”、反对乱吐乱扔、反对出租车有臭味、要求提高英语水平和反对肮脏厕所等运动。
报纸树立了一个个“平民榜样”,还开辟专栏,教人们如何与外国人交往,看比赛怎么鼓掌。
“皇城根下的北京人特别有优越感和荣誉感。这种优越感以前是被批评的,但是他们会为奥运会去捍卫北京的荣誉。”《竞报》副总编辑卢明说。《竞报》原本是北京奥组委专为奥运会创办的报纸,最初取名叫“新奥运报”,由于涉及国际奥委会的知识产权而改名。
卢明说,作为媒体,他们还要向市民介绍奥林匹克的精神。奥运会要按国际规则办事,市民的行为也要与国际接轨。
北京对奥运的集中宣传已近三年。“中国媒体对于奥运会的推动,我相信在全世界,那是很难得很难得。这种参与度,投入的理念,投入的版面,投入的持续的长期热情,其他国家没法比。”卢明说。
中央电视台也播放着“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广告,这是中央文明办发起的。各地都在举行各种活动支持北京奥运,这并不只是北京和北京人的奥运。
在朝阳门内南小街,几个四川人揽到刷墙的活儿,他们一天能挣80块钱和一顿免费午餐。而同样做装修的29岁的山东青年李天勇就没那么幸运,他的面前摆着求职的白纸,却无人问津。
李天勇已经半个月没活干了,像他这样的人更关心的是奥运会能不能让自己多赚点钱,而一些北京的都市白领正在痴迷地预订着明年的比赛门票,对2008充满想象。 南方周末
[上一页] [1] [2] [3] [4]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