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讲台教师戴助听器上课
本报讯“教育是一项事业,是一门学问,它需要我们用毕生的心血和智慧去浇灌、钻研。”昨天上午,当31岁的青年教师周娟用朴实的语言讲述完自己的故事时,全场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这位来自梁平县明达镇中心小学的语文老师。
2004年5月,周娟突然感到听力下降,镇上医生却当成感冒治疗。因临近期末考试,课程和辅导任务重,她直到暑假才到主城检查,被确诊为中重度感音性神经性耳聋。
由于错过病发后一个月的最佳治疗期,医生告诉周娟已无药可治。学校领导准备让周娟退居二线,但她并没有放弃,凑了一万元买回一副助听器,主动要求上高年级的课。直到今天,她仍坚守在五六年级的语文讲坛上。
为了尽量听清孩子们的每一句话,周老师调试助听器时将声音设置得很大,每当孩子上课一起回答问题或下课围着大声问这问那时,助听器就会产生共鸣,一天下来,周娟老师都疲惫不堪。
市长王鸿举听了周娟老师的事迹后,昨天已安排专人送周娟到医院进行检查,让她能及时恢复健康,和她喜欢的孩子们在一起。
本报记者戴宇实习生杨智威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