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的包涵老师本着对辅导员工作的高度责任感,4年间通过周记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用亲和力征服了130多名学子,真正做到了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和成长。
直到今天,复旦大学2001级化学系学生依然会想起开学第一周,化学系寝室楼的宣传栏贴出的那篇包涵致所有新生的信,信的内容说:“我希望我可以是那个当你们遇到困难时可以帮助你们的人,当你们存有疑惑时可以帮你们解答的人。
”
新生们谁也没想到它会伴随他们走过4年。因为从那时起到2005年6月26日,每一周宣传栏都会准时出现包涵致2001级化学系所有同学的信。整整4年,共150篇、12万余字,最终结集出版为《包涵心语》,成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讨论的热点。
帮助和指导绝不是泛泛而谈。事实上,这150篇周记内容无所不包,包涵会告诉大家如何在考试前做好准备;“喋喋不休”地告诉学生转系的注意事项;把自己了解的求职技巧告诉每一个人,甚至告诉他们化学二楼前的哪块草坪是学校最好的,不妨去那里坐一坐,偷得浮生半日闲……
对于新生来说,包涵的这些周记是入学须知,是教辅材料,是上海地图,更是他们了解复旦、了解自己的心灵之匙。
“如果你没有办法去改变现状,首先不能人云亦云,要学会适当保护自己,不去伤害别人,然后要看自己是否有能力去改变,这才是大学生要做的。学生踏出校门,外面可能是污水也可能是清水,但是至少你们是清流,当一股清水进去,整个水不可能会变清,但也不会变得很浑浊。但是如果这股清水尽量去抵御混浊,将来总会有更多的清水加入,污水总会变清的。大学生是优秀群体的代表,不仅仅是知识比别人多一点。”这是包涵的“清流”之说,更是她对学生的希冀。
“将个人凝成大家,在集体中发扬个性。”她所带的2001级化学系两次荣获上海市优秀集体称号,她也获得了上海市十佳辅导员、复旦大学十佳辅导员、复旦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