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向校友发送个性化邮件的方式募集资金
法国名校大学生为中国捐建希望小学
本报记者 刘坤喆
一个法国大学里的学生协会帮助中国盖了一所希望小学?这件听上去颇有些匪夷所思的事就发生在今夏。
“我很想了解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农村的生活,在河南,我见到了很多农民和他们的家庭。”苏飞安一见面就说。
“我见到了我们资助建造的那所小学,我对新校舍感到很满意!”奥力威说。
“我觉得,它是当地最漂亮的一座建筑。”艾丽斯难掩心中的得意。
“和以前相比,它现在确实给了孩子们一个可以学习的地方。”马丽蓉接着艾丽斯的话说。
这4名法国学生都是法国理科名校巴黎高等矿业大学的一年级研究生。今年8月中旬,他们自费来到中国,亲力亲为地完成了两件在他们看来非常有意义的事。一件是帮助河南省南召县铁路中心小学成立多媒体图书馆,另一件就是亲手帮助南召县桐梓小学的新校舍竣工并亲眼看到学生们搬进去。
这些法国学生为什么要帮助中国建小学?远在法国的他们又是怎样联系到这些学校的?还在上学的他们哪儿来的钱盖学校?记者的这些疑问被同为巴黎高等矿业大学一年级研究生的华裔学生吴霏一一解开。
去年1月,巴黎高等矿业大学的学生协会“希望书屋”成立,并通过努力争取到一些法国企业的赞助,为中国黑龙江省伊春市的一所小学兴建了一个包含4000册图书、3台电脑和VCD机在内的图书馆。对学生们的这一举动,法兰西学院院士程抱一、中国驻法使馆教育参赞白章德都给予了充分肯定,鼓励学生们将这一活动坚持下去。
今年,吴霏担任了“希望书屋”的会长,她和其他9名协会成员经过商量,觉得仅仅建一个图书馆不足以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读书梦,于是萌发了“在中国贫困地区建一所希望小学”的大胆想法。今年2月,他们了解到,在河南省南召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有一所名叫桐梓小学的学校教学条件极为糟糕。这个学校原有的6间教室中,有3间都已坍塌,另外3间也已成为危房,学生们因此被迫搬到村里的破庙上课。于是,“希望书屋”决定资助这所小学,给他们盖新校舍。
经过和当地教育部门的接洽,这所新学校造价为11万元人民币,将有7间配备完善的教室,包括桌椅、黑板等。“其中,我们‘希望书屋’出7万,当地教育部门出剩下的4万,这一点我们在今年3月和当地签订的合约上就规定清楚了。我们虽然只是学生社团,但做事很规范,并不草率鲁莽。”吴霏认真地告诉记者。
合同签好,下一步就是筹钱了,可区区几名在读的大学生上哪儿去弄7万元人民币?吴霏说,他们的办法就是给校友发电子邮件。“我们给很多高等矿大的校友发了电子邮件,介绍我们的计划,问他们能不能给资助,一共发了两三百封,花了几个月时间。每封都是针对不同校友的个性化邮件,要花不少心思去写,协会的每个成员都被发动起来做这件事。”最后,他们终于争取到了法国圣戈班集团和法国兴业银行的支持,两者各赞助了3万元人民币。此外,他们还把华裔学生寒假期间从中国带回去的民族工艺品,在学校里尤其是在法国老师中间进行义卖。“一个京剧脸谱卖50元人民币,一个绸缎提包卖100元人民币,出乎意料的是,这些东西大受欢迎。最终我们卖掉了所有工艺品,筹到了1.7万元人民币。”吴霏说。
在筹集资金的这段时间里,协会里最忙的人除了会长吴霏,可能就是专门负责财政事务的会计奥力威了。协会在汇丰银行有一个账户,奥力威主要负责跑银行。于是记者问奥力威是否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没想到一直显得很自信的奥力威反而变得不好意思起来,说:“我为我们大家感到骄傲。”事实上,很多不是“希望书屋”会员的同学也在整个过程中自愿帮了很多忙,前面提到的苏飞安、艾丽斯、马丽蓉,就是这样的热心志愿者,这些二十一二岁的法国年轻人为了帮助成立南召县铁路中心小学的多媒体图书馆,收集书刊、分类整理、体力搬运,干了很多繁琐的工作。
现在,不但多媒体图书馆已经建好,里面整齐摆放着“希望书屋”协会募集到的3000册图书,以及法国基德律师事务所捐助的5台电脑和4台打印机,而且桐梓小学的新校舍也已落成,新学期来上课的学生已超过100人。
对于这些已经很了不起的成绩,吴霏却并不满足:“我们想以后每年都去桐梓小学看看,还打算成立一个基金,定期拨款,用于学校的发展或资助那些家里有困难的学生。”苏飞安则把自己和同伴比作先锋,希望“其他的法国学生也可以在将来加入帮助中国贫困学生的行列”。而奥力威则特别真诚地对记者说:“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我们最大的幸运。”
本报北京9月1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