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中央企业在路上
本报记者 董伟
2007中国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论坛近日在北京召开。论坛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黄淑和副主任表示,中央企业在引领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中肩负着重大的使命,积极指导督促中央企业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全面地推进中央企业深入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建设势在必行。
| |
200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5.5%,却消耗了世界50%左右的水泥、30%的钢铁、15%的能源,我国的经济增长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江河水系70%受到了污染,其中40%污染严重。1/3的城市空气严重污染,酸雨污染首次跨过长江,北方七省市出现了酸雨,一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辐射、电子垃圾等新的环境问题也在不断增多。
节能减排形势的严峻是论坛上每一个官员、专家、企业人员的共识。国务院国资委业绩考核局副局长王晞称,虽然国资委从2005年11月开始就向宝钢、一汽等企业发出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倡议,在中央企业当中开展节能活动,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制约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还有待尽快解决,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王晞介绍,2006年石油石化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60千克标煤。五大发电企业每千瓦时供电煤耗下降了4.57克标煤,四大钢铁企业吨钢能耗下降了41克标煤。同时,中央企业当中的石油石化、电力、钢铁、化工、建材、军工等重点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5.8%,而同期全国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是增长1%。另外,中央石油石化、电力、建材、军工等重点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增长0.6%,增幅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一批企业的能耗和污染物的排放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中国华能集团平均供电煤耗达到了344.87克千瓦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克。宝钢股份公司2006年吨钢综合能耗734.14千克标煤,接近了世界的先进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中央企业还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节能减排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王晞举了以下的例子:中国东方电力集团公司、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生产的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在2007年产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这部分机组的供电煤耗在每千瓦300克标煤以下,与全国供电煤耗每千瓦366克标煤计算,一年可节约标准煤1000万吨。此外,中国企业在风电技术,其他的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上都有所贡献。“实践证明,通过抓节能减排工作推动了中央企业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加快了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推动了中央企业的技术进步,加快了央企淘汰落后公益技术。”
这些只能算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黄淑和坦陈:面对实现全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的严峻形势,这其中最为根本的是制约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还有待尽快解决。
有评论指出,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其实是企业心中的一本账。当前,在多数情况下,对于节能降耗的成本投入高于它的收益,如果企业仅仅考虑利润的由来、快速扩张的必要,那么用于此的动力未来将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在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表示,“十一五”期间,政府将大力开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的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研究,突破矿产资源深加工运用等关键技术,着力开发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发展非常规水资源综合利用与节水技术。
作为央企的出资人角色,国资委在央企节能减排方面有着更大的空间。黄淑和说,中央企业要按照“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任务的进度要求,确保如期完成。其中石油石化、电力、冶金、煤炭、建材、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要力争提前完成工作目标。
此外,国资委正在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激励与约束力机制,把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到业绩考核体系之中,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制,特别是问责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