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
新华社广东分社主任记者车晓蕙长期关注广东经济,跟踪广东外经贸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采写并发表了大量反映广东内外源经济发展的公开和参考稿件。
我们摘录当中具有代表性的稿件片段,并采访了车晓蕙本人,共同感受她眼中的广东和广东这五年。
《从广东看我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出口品牌建设状况如何?有哪些政策、措施有待加强,外经贸大省广东近年来的一些探索值得各地借鉴。
广东重点推动外向型民营企业和国有外贸企业培育自主出口品牌,引导和支持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开展境外投资合作,支持和鼓励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企业在重点出口市场定期举办出口名牌展、投放广告等……
《民营企业“走出去”》
记者最近在广东、浙江、江苏调研时发现,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速度加快,正在由我国“走出去”的新兴力量变成主力军……
在外经贸大省广东,几年前对外投资企业还几乎清一色是国有企业,但近年来,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踊跃,并迅速超过国企成为对外投资最主要的力量。
执笔者回访
广东内外源经济有两条主线可循
“我觉得广东靠外源型经济起家、发展和壮大,但随着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不断地融合、交叉,具有敏锐商业触觉的广东人,从没有把外源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绝对地分开过。在广东,内外源经济是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的。
从一个记者的视角来看,广东的内外源经济有两条主线可循,一条是内源型经济通过"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升质量和水平;另一条是外源型经济不断寻求根植于广东,着眼于广阔的中国市场。”
外源型经济根植当地成效明显
“广东企业在与国际高手的过招中不断学习、成长,这种变化非常明显。记得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初,国外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突然集中爆发,企业措手不及,应对失措。2002年,印度对中国建筑陶瓷提出反倾销调查,当时涉案企业主要在广东佛山。我们去佛山采访,发现许多企业对反倾销茫然无知,不喜诉讼的中国企业更是对这种"跨国官司"敬而远之,结果涉案企业最终全部放弃应诉。
其后的几年,在一次次贸易摩擦的实战中,我们看到广东企业的进步和成长:广东应对我国遭遇的第一起反补贴案获全胜;影响广泛的美国对中国虾产品反倾销案中,广东企业获得“零税率”的胜利;在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案中,广东企业不仅在全国带头成立了“应对联盟”,还组织企业游说团赴欧盟游说,举行听证会。
最近,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调整,这对以"两头在外"的外源型经济会带来很大冲击。但我们最近到东莞等珠三角城市调查却发现,这几年广东推动外源型经济根植当地的一些努力正在收到积极的成效,如东莞在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内销方面抢先一步,勇于尝试,一些原来专为国际品牌做加工的外资企业,逐渐变身为以中国市场为主要目标的"本土企业",这使得当地经济在巨大的政策调整中,仍能保持持续的发展和增加。”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郭亦乐
见习记者 吴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