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于忠宁)日前,在中国科协2007年年会举行的“生物能源及其开发利用论坛”上,专家们认为,在化石能源日渐匮乏的今天,开发生物能源势在必行,但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
专家介绍,在石油价格飞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发展生物能源对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现在欧洲在开发生物柴油方面独占鳌头,美国和巴西制造的生物乙醇产量占全球的70%以上。据预测,到2015年,全球总能源消费的40%将来自生物能源。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能源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不过,我国生物质利用率只有30%左右,而且利用方式大多以直接燃耗为主,这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农业部高级工程师田宜水指出,目前我国生物能源还停留在被动利用的阶段,实际应用主要在农村。
据统计,我国有冬闲地1.85亿亩,地形土质较好的后备土地面积为3.2亿亩,这些土地可以发展能源作物,如甘蔗、甘薯、甜高粱等。此外,发展生物能源树种也是能源可持续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如果充分利用这些土地发展生物能源,将会大大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
但专家们同时指出,发展生物能源也遇到一系列问题。今年年初以来,以农作物、尤其粮食作物为基料的乙醇工业生产原材料的需求量不断膨胀,加剧了全球农产品价格的全面上涨。国际上不少专业人士认为,以粮食作物为主要原料发展生物能源,将导致粮食涨价,在全球引起连锁反应。
针对这一情况,专家在论坛上呼吁,发展生物能源必须遵循“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要考虑到成本和生态保护问题。“我们要坐车,农民更要吃饭。”武汉大学教授李立家认为,只有当生物能源作物至少与传统农作物发挥相同的经济学效应,并且可以不用花费太大精力去种植,农民才有积极性。
专家们表示,2006年至2010年仍只是我国生物能源发展的启动期,并建议近中期的资源开发路线应以利用农林废弃物为主,兼顾发展能源作物和能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