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仁术德者行医
———记医德高尚的解放军总医院专家教授群体
这里的繁忙从7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
这里有国内一流的医生,他们在耐心地聆听每一名患者的述说,脸上总挂着可以让病人安静下来的微笑。
“只要病人有事,你们随时要叫我!”这是解放军总医院前副院长牟善初教授数十年不变的口头禅。
从穿上白大褂那一天起,病房的一个紧急呼叫,就能把牟善初召唤到临床一线,无论刮风下雨,春寒秋凉。
直到现在,90岁高龄的牟老仍坚持每周三和周五去病区查房、会诊,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
老年心血管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士雯的腿疾又犯了,她只能坐着轮椅,才能完成每天的查房工作。
一次,当她“走”到老人刘湘芹的病床前,病人突然一阵剧烈咳嗽,忍不住要吐痰。来不及去拿痰盂,轮椅上的王士雯非常自然地把手伸到病人的嘴边,让病人的一口浓痰吐在自己的手心里。
老人的儿子,一位普通的工人,当即流下了眼泪。
“不迅速把痰吐出来,病人很有可能因为憋气引发心梗,那就会有生命危险。”年近70岁的王士雯平静地解释自己的行为。
“最深层次的医德,是能为病人解除病痛,尽最大的努力治愈病人。”骨科专家张伯勋对医德医风的理解,有他自己的见解。
一切为了病人,处处体谅病人的难处,已经成为解放军总医院专家教授们共同的品质。
保定来的刘均军怒气冲冲地闯进风湿科主任黄烽的诊室,甩着手里的处方笺,大声地冲着黄烽喊叫:“俺们家孩子在别处花了十几万元都没看好病,你就开7块钱的药打发俺?
黄烽没有生气,行医多年,他能体谅病人家属的心情。这位从国外留学归来、医院最年轻的科主任和气地向刘均军作解释,直到对方勉强同意回去试试。
当天晚上,孩子服用了黄烽开出的药后,症状明显减轻。
第二天一大早,刘均军又在诊室门口堵住了黄烽,半天才哽咽地说出话来:“我可真冤枉你了……”
“有病人在医院发火,不管什么原因,医生都脸上无光。”磁共振专家蔡幼铨教授总是这样告诫年轻的医生们。
蔡幼铨的诊室,总是敞着门办公。他解释说,这样可以让病人感觉到和医生没有距离和隔阂,就像永远敞开一扇心门,时刻等待病人的到来。(据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