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个财政大县的荣辱变迁
新华社记者 滕军伟
在今年进行的山西省119个县市区综合考核中,“三晋首富”河津市因为环保不达标被取消了评优资格,一时间成为山西乃至全国议论的焦点。
全省县域经济“老大”被“一票否决”,山西省实行的新的考核指标体系直接导致了这一变化,也标志着这个污染大省在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河津市是运城市的一个县级市,近几年,其经济发展引人注目。2002年河津市一跃成为“三晋首富”,2004年进入“全国百强县”第96位,2006年排在第72名。从山西省第一个“财政百亿县”到“全国百强县”,“河津速度”让很多地区羡慕不已。
在成为山西县域经济“老大”的同时,河津市的污染也是“名列前茅”。尽管如此,在“全国百强县”的光环下,其他的问题似乎无足轻重。近几年来,河津市在山西省的各种评选中获得了许多荣誉,尤其是在各县市区综合考核中,更是稳居前列。2006年,山西省制定了新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新的考核体系更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分别提出了科技进步类指标4项、资源环境类指标9项,尤其是单位GDP“降耗指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排指标”,被列为年度考核指标,并对环保不达标的县市“一票否决”,使环保在考核中的权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2007年3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对全省119个县市区进行44项指标综合考评,表彰前20名,河津市名列前茅,但山西省委省政府表示,河津市因环境污染问题正被省环保部门实行“区域限批”,目前处于监督治理过程中,暂缓表彰。与河津市一样,吕梁市的孝义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被取消了评优资格,山西省仅有的两个“全国百强县”在科学发展观的考核体系下落马。
继被“一票否决”后,2007年4月,河津市又被国家环保总局“区域限批”,一连串的打击使河津市不得不痛下决心,解决环保问题。河津市新闻中心主任杨志俊说:“长痛不如短痛,对河津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原来关停小炼焦厂、小石灰窑就是说说了事,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次非要硬碰硬,一个不留。”
今年3月底,河津市启动了“蓝天碧水工程”,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不达标的小企业;另一方面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杨志俊说:“河津正在力图摘掉污染的"黑帽子",重新找回昔日的荣誉。”
据新华社太原9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