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马扬
长春、北京、杭州,4年时间,7次搬家,3座城市……吉林省一位母亲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几年时间里,用行动演绎了一个“现代孟母”的故事。如今她的女儿终于如愿升入理想学校,但其孤注一掷,效法孟母三迁的做法该不该提倡却引起了一些争议。
为女求学,辗转他乡
王玉辉一家三口曾经在吉林省长春市过着平静的生活:每天按时上下班,一家人在傍晚吃着团圆饭。然而这一切都因王玉辉在女儿王倩5岁时对她的一句承诺而改变了。那年,王玉辉和丈夫带着女儿去北京玩,在清华大学门口,王玉辉指着学校的牌子对孩子说:“你将来一定要考到这里,无论多远,我都陪你。”
时光流逝,随着王倩一天天长大,她在美术方面的天赋也日益显露出来。2003年,王倩初中毕业后报考了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和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附中。为了备战考试,王玉辉决定,带孩子到北京复习。
刚到北京时,她们人生地不熟,最开始,母女俩租的是800元一个月的房子,但离复习地点较远。两个月后,王玉辉听说另外一个离复习地点较近的房子出租,但每月房租比原来的贵600元,她毫不犹豫地租了下来。然而,因为当时“非典”暴发,当年的考试延期了,王玉辉母女便回到长春。等到7月再回北京,租房就难了,她们最后在市郊的通州区租了一套房子。由于离得远,每天天刚蒙蒙亮,王玉辉就起来做早饭,吃完早饭带着女儿出发,乘公交、换轻轨、搭地铁,每天单程需要花3个小时,晚上再搭21时的最后一班车回家。
在北京准备考试期间,王玉辉前后搬了3次家,其中刚到北京的3个月,就搬了两次。
为女深造,辞职陪读
2003年,王倩如愿考上了中国美术学院附中,这所学校在杭州。杭州的气候和北方差距很大,夏天高温接近40摄氏度,冬天阴冷潮湿,没有暖气。为了女儿高中课程能学好,日后能够考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玉辉又作了个重要决定:辞职,在杭州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
虽然没了工作,但王玉辉比上班的时候还忙,每天早起做早饭,送女儿上学,中午准备午饭送到学校,下午要削铅笔、调颜料、准备画具,这些就要花掉3个小时。17时送晚饭,21时还要接女儿下自习。此外,每天还有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当模特。“最怕当模特了,有时我在干活,女儿就不让动了。有时老师让练穿冬装的素描造型,即使在夏季,也得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穿上羽绒服坐在那儿,一个姿势一摆就是20分钟。”王玉辉说。
2006年初,王倩报考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于是,全家人又辗转回北京备战高考。当年7月,19岁的王倩以专业课572.5分、文化课470分的成绩考上清华美院艺术设计专业。
如今,正在清华美院学习的王倩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优秀,在年度本年级的综合考试中,她名列第8。
“现代孟母”该不该提倡?
谈起陪女儿求学的历程,王倩的父亲王铁男说:“这些年最大的感受就是辛苦,但为了孩子能成功,我们这种付出是值得的。”
“现代孟母”的做法究竟该不该提倡?采访中,一些学生家长认为,当今社会升学竞争非常激烈,就业压力很大,孩子考不上理想的学校,今后就难以立足,从这个角度而言,王玉辉和丈夫的行为虽然有些冒险,但是可以一试。也有一些学生家长认为,这样做实在不应该,且不说孩子能否考上理想的学校,仅就王玉辉而言,她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正常的家庭生活,做出这么大的牺牲,对社会、对自己都是一种损失。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泽奇认为,督促子女学习,于家庭、国家、社会都是有利的事情。但他同时认为,父母应该用适当的方式培养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在所有的方式中,陪读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一些教育专家指出,家长陪读的背后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暴露出了当前素质教育体系的软弱与无奈,折射出应试教育仍存在于很多人的内心。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其中首要的就在于学生有健全的人格,让受教育者在精神、心理、技能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据新华社长春9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