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戴 岚摄
在新疆布伦托海草原,被人们尊称为“脐带妈妈”的江尔·热哈提,30多年来,将6000多名新生命迎向了人间。按照哈萨克族的习俗,为孩子接生的人被称作“脐带妈妈”。
30多年前,邻居吐尔逊汗的难产经历,使江尔下决心当一名合格的助产大夫,为草原上的妇女解除痛苦。此后,江尔刻苦钻研助产技术,经常深入农牧区,吸取民间接生经验,并利用休假日,到其他妇产医院学习取经。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江尔不但熟练掌握了助产技巧,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撰写了《母婴同室预防感染的控制措施》等论文,引起了同行的关注和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
“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是江尔从医30多年来的人生格言。刚调到福海县人民医院助产室时,整个助产室只有她一人。只要有产妇,就有江尔。她不分昼夜地守护着一位位产妇,将一个个小生命安全地接生到人间。
一位哈萨克族产妇被送到医院,没来得及进产房,孩子就出生了。楼道里有人喊:“江尔,江尔,快来!”江尔一看,产妇大小便失禁,脸色苍白瘫倒在地上,孩子口里堵满了秽物,呼吸困难,生命危在旦夕。江尔来不及多想,立刻俯下身子一口又一口地把孩子口中的秽物吸出,接着进行人工呼吸。1分钟、2分钟……足足过了7分钟,小家伙终于“哇”地哭出了声。
“身着白衣,就要把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捧在手心,放在心尖。”就是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话陪伴了江尔30多年。
1999年,江尔调任福海县妇幼保健站站长。这一年,卫生部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消灭新生儿破伤风”项目试点的消息,让江尔看到了农牧区妇幼安康的希望:因为缺医少药,世居深山处的哈萨克族牧民孕产妇,每10万人中就有43人死亡。
“一定要把项目争取到福海县执行”,江尔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她一次次地往返于六七百公里远的乌鲁木齐和福海之间,身背烤馕,搭坐最便宜的夜班公共汽车。江尔的愿望实现了。利用项目资金,各乡医院配备了产床、制氧机、胎心监护仪等设备,她又组织各乡妇幼保健专干轮流进修,集中培训,提高基层妇幼保健员的素质。
2001年至2004年,福海县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患病率连续4年为“零”。福海县妇幼保健站由此获得卫生部、国家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财政部联合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
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江尔说:“好几个晚上没睡着觉,想着还有好多事情要做。”
简历:江尔·热哈提,54岁,哈萨克族,现任新疆福海县妇幼保健站站长。曾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