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看似简单的词序调整,却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能否不以牺牲环境和过分消耗资源为代价?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于当地政府企业和普通百姓而言,经历了哪些思想上的斗争,又付出了哪些沉痛代价,而今又取得了哪些非凡的成绩?这些对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9月10日,南京军区联勤部在上海组织所属航务军代处和某分部的基层官兵,通过故事会形式,让官兵们畅谈身边以及家乡的发展变化,使我们从中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示。——编者 时间:9月10日 地点:南京军区联勤部航务军代处 主题: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许雪芬(南京军区联勤部某综合仓库干事):我们分部就驻在太湖边上。今年5月份以来,太湖蓝藻暴发,水体变色发臭。居民家中的自来水都腥臭难闻,不仅无法正常饮用,甚至洗衣、洗澡等都成问题。
太湖水污染不是这两年的事儿了,听说早在90年代初,湖水就有异味,那时候地方政府慰问分部官兵,经常带来大桶的蒸馏水,过年过节,机关也发蒸馏水。据说,政府提出“让太湖水变清”目标有十几年了,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污染还是没有被制止,治污可能得费上几十年的功夫!
我们部队搞时政教育,经常说我国第三大淡水湖的太湖,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要是把太湖流域视为人体的话,那么太湖就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7城市的“心脏”,纵横交错的河网,就是维系该地区生存和发展的各类“血管”。
我们分部响应专家号召,首先抓了节水问题。生活富裕了不能不重视节水,节水的目的是减少污水排量,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因为现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不可能一下子满足需求。城市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水加重了太湖的负担,所有人都需要从自己做起。
钱武康(南京军区联勤部航务军代处政治部主任):绿水青山才能换来金山银山,才能换来长久的发展。我们部队目前正在广泛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结合太湖的事例,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更透彻了。
我看过一个材料,太湖流域以不到0.4%的土地面积、3%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3%的国内生产总值和19%的财政收入。过去地方官员谈经济,首先说的是我们当地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是多少多少,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几年,我们和地方官员接触,感到他们确确实实意识到科学发展的必要性。太湖目前的痛苦,也是GDP至上的发展之痛。过去那种将小康生活仅停留于“经济增长”的想法,不仅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还会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第 1 2 3页
小龙虾·大学问 王学敏(南京军区联勤部某综合仓库士官):前两天,我请几个朋友一起在上海虹口体育场边上的红玫瑰龙虾店品尝了一下自己老家的特产,你们说是啥?就是江苏盱眙的小龙虾。
许多人喜欢品尝着小龙虾喝点啤酒,别提多惬意。可就在前两年还有很多人说,龙虾越是在污染严重的小沟小汊中生长,繁殖的速度越快,因此它身体中有许多有毒物质。据我所知:这确确实实是误传。
小龙虾里面有大学问呢!在不同水体中生长的龙虾,品质差异相当大。越是在茂盛水草和流动活水中生长的龙虾越是肥硕饱满、肉质鲜嫩。
为了养好小龙虾,老家人特别注重自然环境保护,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措施避免污水排入洪泽湖,好几家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化工厂因为排污问题被勒令停产整顿。我们盱眙县水资源丰富,以洪泽湖、陡湖为主的七大湖泊,净水面积60多万亩,有龙虾丰富的天然饵料,是龙虾生长的理想“家园”。现在盱眙年产龙虾差不多有3万吨,成了咱农民的“财神”。如今,全国人民尽可放心品尝我们老家的特产,老家人也在想方设法提高龙虾产量,争取把龙虾摆到上海、北京、南京和全国各地的餐桌上,满足大家的口福。
高冰(上海港军代处参谋):接着龙虾的话题,我来说说水稻。米饭现在是我们的主食,可是米和米的口味不一样,有机肥和无机肥培养的大米口味有差别。另外,不同的品种口味更不一样,有的杂交稻不好吃。我老家江苏南通如东县的农民现在悟出来一个道理,前一段时间回老家探亲时,我听着都觉得很新鲜。
家里的表兄对我说,水稻亩产量不是越多越好,让我挺惊讶!原来,这里面也有个科学发展的问题。有的水稻品种,亩产600斤时投入产出比最高,当亩产达到600至900斤时就要加大化肥的施用,大米的口感受影响,而且环境受影响。据说40%的化肥、60%的农药最后都进了江河湖泊。我回来后上网查了查资料,老乡说的这个道理还真对。你看,老农民对又好又快有自己的理解,他们的现代观念真不能小瞧呢!
白鳍豚·父亲河 张文健(温州港军代处副主任):都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父亲河”。可是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我们的经济活动却没有顾及到“父亲河”的健康。前几天有报道说,有人用数码摄像机在长江一处航道拍到了白鳍豚活动的画面,中科院水生所专家初步认定:这就是疑似灭绝了的白鳍豚。
看了这个报道我真是又喜又悲。喜的是白鳍豚这种珍稀动物再现长江,悲的是如今捕捞、采砂、航运、发电、厂矿企业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了“父亲河”所能承受的范围,白鳍豚是否有一天会彻底与我们诀别。
长江流域养活了4亿多人口,长三角更是我国的经济重地。我们考察长江航运可以发现,过去许多货轮、油轮清洗货舱甲板,都是抽江水冲洗。有时候,条条油轮的后面都漂浮着一条长长的“油带”,生活垃圾都漂浮在江面上。现在管理严格多了,所有船只的垃圾、脏水都要排放在指定的污水垃圾处理厂。
我亲眼见过,因为船上一个污水龙头关不严,长江监察部门毫不客气,罚款高达5万元。现在长江沿线还有了一个特殊的行业,南京市有些个体户,专门回收油轮的污水,不仅不要钱,还给对方钱。为啥,因为污水里面有油,处理后油和水分离,回收价值很高呢!
管苏清(南京军区联勤部航务军代处运输调度处处长):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媒体也广泛宣传“苏南模式”,这里面不仅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经验教训。
我再补充两个故事,我曾经在浙江温州工作,参观过世界闻名的温州皮鞋厂、制革厂。现在温州的皮鞋厂不仅有世界一流的生产线、设计师,也有世界一流的防污设施,因为皮革业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另外,大家可能不知道,温州的造船业也相当发达,过去海岸线上分布着200多家小船厂,几个个体户就造起了万吨轮。现在温州市政府通过市场调控,把小厂聚拢成大企业,管理更正规,被油污、废料污染的滩涂正慢慢恢复生机,温州造船业的实力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更上层楼,大额订单纷至沓来。
第 1 2 3页
传送带·汽车板 胡慧(南京军区联勤部航务军代处上海通信站干部):去年单位组织我们到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参观学习,我们亲眼目睹了一件新鲜事儿。宝钢原料码头位于厂区的北方,处于长江入海口南支河段。在码头的一侧停泊着巨型货轮,码头上巨大的机械臂从轮船上卸下由山西大同煤矿运来的煤,然后通过码头一侧的机械传送带送到煤堆场去。据介绍,铁矿石也是这样从码头的传送带运到炼钢炉。
最神奇的是,这条高技术的传送带是全密封的,而且总长度足足有上海到无锡的距离那么长。这样一来,不仅节约资源、提高效率,而且粉尘污染几乎是零。
管苏清:让汽车板变轻,不是一件容易事。我们参观宝钢时,听说宝钢生产出了一种高科技的轻量化高强度板,用到车门和车架上,大约能为汽车减重10%,节省燃油5%左右。
对于现代科技,企业领导人的忧患意识对我们很有启发。他们介绍,宝钢现有的专利申请总量为2400多件,而发达国家的大钢铁企业一个产品的专利申请量就有这么多;而且,我们20多年来的各类专利总量差不多只达到人家一年的申请量。宝钢领导说,哪怕进了世界500强,如果没有科技创新,不淘汰落后产能,不顾及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那么也只能是“世界500大”,而不是“世界500强”……
钱武康: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越来越深入了,而且都是聚焦在一个“好”字上。一个“好”字,涵盖的意义很多。它告诉我们,对发展的认识要深化,“好”是为了高质量的快,没有“好”,快是难以为继的。发展首先是为了人,为了人们能生活在和谐的自然人文环境中,不顾及这一点,就不是“好”。
“好”更包含了节能减耗、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的内容。目前,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万元GDP能耗、水耗都是发达国家的好几倍,这种高消耗的发展方式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没有科技支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难以实现。
我们部队驻地的长三角地区是全国经济发展领先的地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一些新问题,这是发展中的问题,是2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我相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治理措施的不断完善,长三角未来必定前途无量。
记者感言 一个经济类话题的故事会,没有想到基层官兵有那么多话要讲。令记者惊喜的是,通过部队组织的科学发展观教育,大家不仅讲到了点子上,而且讲出来的小故事也让人觉得新奇、有代表性。
今年春天参加两会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就包括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人民大会堂的“庙堂之高”与基层官兵、普通百姓的“江湖之远”竟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是因为“又好又快”不仅是党中央提出的发展战略,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更是官兵和百姓身边紧迫的事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有许多年份的增长速度超过了10%,我国目前年GDP规模达到了20万亿元,发展速度之快在全世界罕与其匹。然而,越是发展,我们越应该看到存在的不足。
党中央提出“又好又快”,强调的首先是好,其次才是快,好快之间,好字当先。衡量好与不好的根本尺度就是科学发展观,只有把快与好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算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
党中央的坚强意志,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又好又快,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着眼于发展观念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本报记者刘化迪通讯员葛克友、杨国平整理)
第 1 2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