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地点 新华网兰州9月19日电(记者宋常青)手上缠上了绷带行动不便、面部几乎抹满了消除烫伤烧伤的药,说话和做表情非常困难……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留院观察室,部分伤势较轻的兰州电力学校学生在惊吓之余,还承受着氢气球爆炸灼伤的痛苦。
接诊受伤学生的另一家医院兰空医院烧伤科的一名大夫告诉记者,尽管大多数学生的伤情并不是非常严重,但灼伤是否会留下疤痕仍要看个人的体质。由于学生的伤情大多集中在面部和手上,对于这些不到20岁的女生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1500个氢气球瞬间爆炸 9月16日上午,甘肃省电力系统的首届职工运动会在位于兰州市安宁区的兰州电力学校操场举行。为了使开幕仪式更加热闹,参加开幕仪式的队伍中专门由电力学校的学生组成了一个气球方阵。
9时20分,就在这个气球方阵的同学拿到了气球并等待入场时,已经拿到同学手中的氢气球突然发生了爆炸,爆炸产生的热浪一下包围了方阵里的同学。
“当时就感到"轰"的一下,一股热气冲到了脸上。接着脸上、手上就像针扎着一样疼。”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住院的一名兰州电力学校女生告诉记者,等到反应过来,才发现每个人手里的氢气球都不见了,一些同学身上、脸上、胳膊上、手上挂了不少气球爆炸后的碎屑。
事故发生得突然,兰州电力学校随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联系医院进行救治。记者从120调度中心了解到,前后送往医院进行检查救治的学生达到78人。其中,大部分是女学生。
经过医院检查,受伤的学生主要是被爆炸燃烧的氢气球灼伤。目前,有超过20名学生在兰空医院接受救治,有47名学生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接受救治。受伤学生中,有8名学生的伤情相对较重。
记者16日20时左右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住院部一楼留院观察室看到,47名学生中有25名接受留院观察的学生住满了留院观察室的病床。大部分学生受伤的部位分布在手上、面部、耳朵、背部等部位。其他22名学生分布在烧伤整形、五官等科室接受救治。
学校严密封锁爆炸消息 学校在事故发生后随即对消息进行了严密的封锁。记者在事故发生当日在学校采访时,很多学生表示自己不知道氢气球爆炸了,并拒绝再多说。个别学生则告诉记者:“别问了,学校不让说。”而一名学生则告诉记者,向媒体或外界透露气球爆炸消息的,可能会受到包括开除在内的严厉处罚。
记者在16日晚赶到兰空医院采访时,一名不愿意透露自己身份的人将记者向外驱赶,并明确表示不允许记者采访。而在兰州电力学校门口,学校保安对进入学校校园的人严格控制。在记者表明身份后,学校的保安粗暴地拒绝了记者进入学校的要求,记者请其向校方通报的要求也被拒绝。
在气球爆炸发生后的第二天,爆炸事故的消息已经被媒体报道后,兰州电力学校办公室主任文彦平接受了记者采访。他告诉记者,事故发生后,学校立即成立了事故紧急处理领导小组,对受伤的学生进行了全力救治,并采取包括由一名学校负责人牵头,带领学校中层干部在医院负责协调学生的救治工作,安排部分学校女教师陪护,照顾学生生活和安抚情绪等措施。同时,学校对学生的治疗费用全部负担,前来探望学生家长的食宿费用、交通费用全部由学校负担。
对于爆炸气球的来源,文彦平告诉记者,运动会的开幕仪式是由一家庆典公司具体进行策划的,氢气球由庆典公司提供。在16日正式开幕式之前,学校方面已经组织了彩排。
氢气球是危险“炸弹” 记者18日从甘肃省气象局等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国内屡屡发生氢气球爆炸伤人事故,因此国家对氢气球的施放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手持氢气球施放是被严格禁止的。因此,兰州电力学校气球方阵持氢气球参加运动会开幕仪式属于严重的违规操作行为。
甘肃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负责人杨玉成告诉记者,由于氢气填充到气球中后,性质非常不稳定,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氢气球属于严格管理的产品,要求由专门的机构来进行审批和施放,绝对不允许没有资质的机构任意施放。将氢气球手持更加不允许。
杨玉成介绍说,根据有关规定,一次性施放1000只以上氢气球是明文禁止的,即使专业机构也不可以,太危险了。
在根据国务院、国家气象局等2006年7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施放气球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应以惰性气体取代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作为气球的填充物。同时严禁手持氢气球的施放活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气球中一般要求充的是氦气,但氦气的价格是氢气的3倍到5倍,所以一些商业性机构往往冒险采用氢气代替氦气充气球,而摩擦产生的静电极易引发氢气球爆炸起火。
目前,有关部门对兰州电力学校氢气球爆炸的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之中。对于事故责任的认定,文彦平表示,学校和甘肃电力公司方面同庆典公司有协议,因此将依法追究后者的责任。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