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年报》9月10日报道,在上海理工,只要一提到“刘长庚”的名字,学生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老师的课好听,会推荐给其他同学。就连校外学生也会慕名而来。
据悉,学生给老师评分的制度目前在各大高校中已经普遍实行。而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标准从“教学能力”转向了“教学生动的能力”。
但也有一些老师表示了不同意见。沪上某高校一名新闻专业林教授表示,在上学期传播学课程结束后,评教中他的得分低于全校平均分近十分,这让他感到无奈:“学生们的理由是我的笔记太多,上课太严肃,但是传播学这门课程本身理论含量就非常多,如果笔记少,理论内容讲得少,他们是觉得轻松了,可这样能教会他们多少呢?”林教授的困惑在沪上诸多高校里并不少见,有的老教授兢兢业业、总是很严谨,但不幽默不生动,常遭遇学生上课“昏睡一片”。
著名教育学专家熊丙奇则认为,给老师评分,为大学教学质量的反馈、监控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另一方面,面对如今“严师”往往不受欢迎的现象,也要引起重视,避免在评选中出现的“娱乐化”、“趋宽避严”趋向。建立一套更健全的教师评价机制,让更多想学生所想的好教师走上讲台。 (来源:解放网-报刊文摘)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