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社会要闻 > 世态万象

《收获》50年-作家篇:在《收获》上收获

图为李小林(左)和张辛欣。1981年,青年女作家张辛欣的中篇小说《在同一地平线上》发表在《收获》上之后,遭到了严厉批评。巴金知道后,对张辛欣说:“在中国作家中我大概是挨骂最多的一个,我从写作到现在,经常挨骂,我还是活到了现在……不要紧,不要有包袱,你还很年轻,你有才华,有生活,要多写,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图片由《收获》编辑部提供

    图为李小林(左)和张辛欣。1981年,青年女作家张辛欣的中篇小说《在同一地平线上》发表在《收获》上之后,遭到了严厉批评。巴金知道后,对张辛欣说:“在中国作家中我大概是挨骂最多的一个,我从写作到现在,经常挨骂,我还是活到了现在……不要紧,不要有包袱,你还很年轻,你有才华,有生活,要多写,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图片由《收获》编辑部提供


  【《收获》50年·作家篇】在《收获》上收获

  王安忆是在《收获》上发表作品最多的作家,她认为《收获》是一种可以“操纵市场”的“权威”……

  小说创作的起点

  在我的创作历程中,比较重要的刊物,一个是《收获》,一个是《钟山》。首先,当我还嫩,连我自己都不敢奢望的时候,它们就乐意发表我的文章;其次,它们都发过我的实验性作品。就是说,别人的退稿它们也发表了。这十几年来我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都交给了这两个刊物。

比较起来,《收获》在上海,离我近,发表量更多一些。

  1976年我开始发表散文,后来也写过一些儿童文学作品。1979年《收获》复刊,而我1980年正式开始写小说,当年就在《收获》上发表了。至于原因,我想蛮主要的一点是我母亲(茹志娟)在上海作家协会工作,她和《上海文学》、《收获》有一些关系。《收获》有一个老编辑,叫郭卓,现在已经退休了,她是我母亲的老战友。当时我在北京的文学讲习所上学,有很多时间可以写小说。我写了一个短篇小说,交给《收获》。那篇小说其实很嫩很嫩,郭卓他们看了之后还是满意的,叫我修改了一下,很快就发表了。那是我在《收获》发表的第一个小说,叫《广阔天地的一角》(1980年第4期)。

  接下来,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尾声》在《收获》(1981年第2期)发表;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六九届初中生》也在《收获》(1984年第3期)发表。

  郭卓在《收获》当编辑,感情因素不能排除,但我觉得《收获》对我的作品还是满意的。当时我的作品不是最好、最深刻的,他们发表我的作品,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的作品很有趣,至少和别人的不一样。至于究竟有多好呢,确实也不见得。我要感谢那个时代,当时的文学热潮把我们这样一批年轻人推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还有一点,我觉得《收获》的编辑有一种很开阔的眼光。他们不像某些刊物的编辑那么狭隘。在文学讲习所学习时,有些刊物的编辑来约稿时只找当时那些比较出名的,得过奖的作家,比如张抗抗、孔捷生、蒋子龙。对其他人,他们也都很客气,但就是不跟你约稿,好像跟我们约稿挺有风险似的。这样子,我们就觉得《收获》挺开放的,挺敢冒险的。

  从《收获》的角度讲,当时他们完全可以发表一些更恢弘、更深刻、更关注社会人生的东西,当时别人全都关注社会,而我当时的长篇非常个人化,我很庆幸碰到好编辑。

  两本《纪实与虚构》

  《收获》的编辑不像有的编辑那样给你一些很具体的意见。他们也叫你修改,但都很理解你,肯于站在你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尊重你的意见。在《收获》我好像没有经历过太艰苦的修改,只有一篇被退稿,就是《访美日记》。他们觉得太琐碎了,完全像流水账一样,并且篇幅太大,有20万字,退稿我也能理解。

  后来我的写作比较成熟时,编辑就不轻易提修改意见了。只有一个例外——《纪实与虚构》(1993年第2期)。

  《纪实与虚构》是被《当代》退稿的。《当代》退我的稿,我觉得理由特别不充分。第一,他们只看了前四章,根本就没有认真看完。第二,他们没有理解我的作品,以为我在写自传。并且《纪实与虚构》本来是《当代》约稿的,你要退我的稿,我完全能够接受,可你至少要把作品从头看到尾。我把稿子拿回来交给《收获》。我说,你们要发就发;不发,我到别地方去发。肖元敏征求李小林的意见,李小林看到第七章还是第八章,开始激动。她说,看到现在我明白王安忆为什么要这样写。但他们有一个很现实的考虑,希望短一点。原稿34万字,没有一个很连贯的故事,很不适合分两期发,但在一期发又有困难。肖元敏希望我能压缩篇幅,我就把稿子压到了21万字。后来《纪实与虚构》就有了两个版本,21万字的一个版本,34万字的一个版本。21万字的版本在台湾出版以后,还得了《联合报》的一个大奖。

  所以我觉得,《收获》愿意给你提供实验基地,尽管很可能不成功。李小林这个人品位很高,很善于接受新东西。

  《收获》之外

  到后来,我总是觉得应该把自己比较重要的作品给《收获》,否则就有点糟踏了。我绝对不会把一些自己都没把握的作品给《收获》,我不能愧对它。好像大家都是这样,《收获》的稿费不是最高的,但作品给了《收获》,大家就不计较稿费了。

  《长恨歌》没有在《收获》发表,一个原因是《钟山》约稿很长时间了,还有一个原因是《收获》刚刚发表了我的《纪实与虚构》,我不能总把长篇小说交给人家,难为人家。并且,《长恨歌》完成之后,我自己心里也没有底,获奖那都是五年以后的事情了。当时《收获》也觉得最好是中篇小说,所以紧接我就把中篇小说《我爱比尔》给了《收获》(1996年第一期)。

  再比如《小鲍庄》,当时《中国作家》创刊,冯牧说,安忆你得给我一个作品,那我就给他这一篇了。我写东西像还债一样,有时候拖欠的约稿太多,就会有先来后到的考虑,所以,《荒山之恋》给了《十月》;《小城之恋》给了《上海文学》;《锦绣谷之恋》给了《钟山》。

  我的好作品没在《收获》上发表,原因肯定是《收获》刚刚发过我的什么作品,要不就是在那前后我已经给了它别的作品。而且1980年代好刊物很多,像《文汇月刊》、《作家》、《北京文学》……不像今天这么乱,作家也不会总盯着哪一家。

  到1990年代,很多刊物都不行了,只有《收获》还站在那里,它是惟一不做广告的。其他好多刊物的封底总是有个莫名其妙的人物照片,企业家之类。所以,1990年代以后,我的作品要发表就有一种特定的选择。

  影响了几代人

  文化大革命以前,“文革”前,我母亲在《收获》上发表过作品,当我还是孩子时就已经看它了。记得“文革”期间,我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本很破旧的《收获》,看上面的小说时还是很兴奋。

  《收获》影响到几代人。现在来看,它更重要了。别的刊物都已经商业化了,就它还坚持着。它有一种标志意义,表明文学是可以离开商业的。

  我的意思是,《收获》得天独厚,它有巴老,更方便做事。可是,我觉得其他刊物做点广告不要紧,重要的是不能丧失文学的地位、文学的立场。现在很多刊物变得四不像,搞豪华本,我觉得文学和时尚结亲,结果就是降低文学的位置。

  《收获》肯定是最好的刊物——它发表最好作家的作品,它自然就变成最好的刊物;然后,最好的作家就要来找它,它不必像其它刊物那样去求、去拜、去等好稿。从《收获》的存在,我们也可以看到,文学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没有地位。

  《收获》的主持人很有眼光,坚持纯文学的立场,每一代主持人都坚持住没有改版,不登广告。《收获》也有困难的时候,有一阵子,它要靠借钱坚持办刊。如果当时没坚持住,也就不会有今天了。

  李小林挺不容易的,她一直坚持看稿,每篇稿子她都看,关键的稿子她都要找你谈。作家跟作家不一样。有些作家,像陆天明,是特别需要编辑。李小林改他的稿子是这样的,把他叫到家里,改好一张,她看一张。有些作家思想非常混沌,还有很多作家是不清醒的,都需要编辑帮助。所以好编辑特别重要,现在就缺好编辑。

  《收获》已经度过了生存难关,这是中国文学界值得高兴的事情。1996年,《收获》分两期发了史铁生的长篇《务虚笔记》。这部长篇读起来很艰涩,简直是对人的智力的挑战,但《收获》就可以发它。

  不是市场不好

  我觉得市场是可以操纵的。为什么现在市场跟着潮流走?那都是一些商家操纵的。比如说,流行色是谁定的?今年流行黑白,明年流行灰色,都是商家定的,那是一种人为的暗示,并不是自然形成的。我们现在都被很低级的趣味操纵着,这是最糟糕的事情。所以《收获》给人希望,它至少可以凭借它的权威,在某种程度上“操纵市场”。

  我们现在的刊物都是给青年看的,怎么取悦男人啊,怎么打领带啊,怎么化妆啊,或者一些小情调啊,都是迎合青年的。实际上中年、老年也需要读刊物,并且还是很大的群体,但是我们的刊物都把这些读者放弃了。不是市场不好,是操纵市场的人不好。

  市场有它的内在规律。很多刊物办得不好,和现在编辑的素质不高有关。现在很多编辑都喜欢市场,编辑的趣味就是这样,还能再去要求读者什么呢?刊物的品质、知名度都是长年培育起来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我个人不同意轻易改版。差的刊物随便它怎么改,好的杂志轻易改版,损失可能非常大,会把多年的积累毁于一旦,包括它的声誉,包括它的读者。

  改版带来的变动,在这个急促的时代,你能建立什么?你又能储存什么?除非你是个全新的刊物,那我没话讲。不要把什么责任都推到这个时代上,个人是有作用的!

  我觉得现在编辑的素养不够好,特别容易变,变来变去,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这跟素养有关系。

  专栏最好不要开

  《收获》的对话专栏开得不够好。就因为你们是名人,就有权利让大家来听你们的废话?

  专栏真的要慎重,尤其是对话很难开专栏。对话一定要事先好好准备,而且要严格地整理。两个都是名人,谁都没有兴趣去好好地了解对方,好好地整理一篇文章出来。可现在那些名人不会替你好好准备的,太随便了!

  叶兆言的专栏不错,余秋雨的还可以,李辉的算比较好的了。以后要开专栏应该把稿子全拿到手,统统审过稿,然后再开,一期期写太冒险了。

  所以专栏最好不要开,有好文章就发一发,没好文章就不要发了。

  蔡兴水

  复旦大学博士(其博士论文就是研究《收获》),复旦新闻学院博士后,现供职于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曾玉燕)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小林 | 辛欣 | 钟山 | 郭卓 | 王安忆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