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走进花园式现代工厂 9月11日,风清日朗,当我们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西山煤电公司古交电厂时,却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五颜六色的鲜花、高低错落的绿荫,与厂周围漫山遍野的绿地。
令人不免心生疑惑:这该是一处游离于喧闹都市外的旅游胜地。
直到看见一条500余米长的输煤走廊,才恍然这就是闻名全国的、最大的燃用洗中煤坑口电厂——古交发电厂了。走廊一头是屯兰选煤厂,另一头是古交发电厂。正是通过这条输煤走廊,把选煤的副产品洗中煤、煤泥、煤矸石等直接运往发电厂,电厂生产的洁净电能输往全国各地。
在电厂下游,发电产生的煤灰通过900米长的密闭气力输灰管道运往灰场,经处理将成为水泥、墙砖等建材原料。在古交市屯川河畔狭长的平地上,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在2000米之内,就完成了“煤—电—材”这条产业链的完整循环。
没有隆隆的机器轰鸣,没有烟雾缭绕,甚至连工人也很少(全部为自动化设备),这就是现代化的古交发电厂。
昔日废物变成“宝贝” 西山煤电古交矿区有5对矿井及配套的选煤厂,这些选煤厂在每年洗选900万吨精煤的同时,伴生出460万吨洗中煤、煤泥和200万吨煤矸石。加上古交市地方煤矿产生的300多万吨的副产品,每年古交市有1000多万吨可用资源白白倒掉,造成污染或低价卖掉,挤占有限的铁路运力,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压力。而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每年要拿出1.8亿元,来治理这些选煤副产品。
2004年起,这些“工业垃圾”开始有了用武之地,新建的古交电厂把它们用为发电的重要燃料。在古交配煤厂里,24米高的密闭储煤棚格外引人注目,一个巨型桥式刮板取料机忙碌运行,将经过均质配比的洗中煤刮向地下皮带运输走廊运往电厂储煤仓。古交发电厂锅炉及其辅助系统完全按照古交矿区洗煤副产品——洗中煤量身制造。矿区5对矿井选煤厂的洗中煤和煤泥均可通过铁路专线进入配煤厂进行均质配比,满足电厂需求。据测算,电厂一期工程可燃用180万吨洗中煤,电厂二、三期工程上马后,古交发电厂不仅每年节省了1.8亿元的废弃物治理费用,而且年可消化1000万吨洗中煤。这相当于在几乎没有投资的情况下,为国家建起了一座1000万吨的大型煤矿。
处处可见技术创新 在古交电厂厂区内看不到常规电厂总有的粗笨巨大的冷凝塔,取而代之的是由数根水泥柱高高撑起、由48个巨大风机联合形成的一个方形小岛。这是电厂直接空冷技术的核心设施,又称“空冷岛”。使用直接空冷技术日耗水仅1.06万吨,比常规湿冷技术日节水3.54万吨,节水率高达70%以上。直接空冷与中水复用技术结合,不仅可为企业年节约4000多万元的水费,更为国家每年至少节约1300万吨的净水资源。
在距“空冷岛”不远的一角,有一个普通车间,安装着电厂的“中枢神经”——电力输出系统。电厂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500KV超高压GIS组合电器开关装置,比常规的电力输出系统减少占地60%以上。古交电厂还采用了发电机系统的双水内冷技术、化学水处理系统的反渗透+EDI电去离子技术以及直接空冷、环保脱硫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大大节约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一、二期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的厂区总占地463亩。而同类电厂,仅2台3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就需占地1000亩。电厂在燃煤的过程中排出的二氧化硫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了实现清洁生产,古交电厂在国内首家采用了国际领先水平的半干法脱硫、静电除尘等技术和新型工艺。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生产过程不产生废水,脱硫效率达到了93%,使电厂二氧化硫排放为1595吨/年,远远低于国家允许排放核定的2400吨/年的环境容量。同时,古交发电厂采用除尘效率在99.57%以上的静电除尘设备,并通过预除尘、封闭式气力输送粉煤灰等技术手段,极大地降低了粉煤灰的污染,避免了湿法脱硫所产生的大量浸水灰渣堆放对土地和地下水的二次污染。古交发电厂循环经济模式的成功实践,带来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山西焦煤集团已建起3座燃用煤矸石、中煤作燃料的发电厂。
在注重循环经济的同时,西山煤电集团对资源的利用,可谓费尽心思、下了大功夫。对高厚煤层,他们装备了国产的第一台大采高、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使5米厚的煤层一次采全高;对薄煤层,他们投入1亿元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无人自动化刨煤机,使过去弃采的1米左右的薄煤层得以利用;对于边角煤,各生产矿井组织了残采队,每年回收120万吨原煤,在节约同等数量资源的同时,相当于建设了一个大型矿井。
同行的集团能源环境保护处副处长霍雪萍告诉记者,在西山公司的另一条循环链“煤—焦—化”链条中,焦煤经过洗选用于炼焦,在焦炭生产中产生煤气、焦油、粗苯、硫铵等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再经深加工,可衍生出100多种精细化工产品。
西山煤电是一个有着50年开采历史的国有煤炭企业,公司长期以来以“节约”和“循环”为主题,积极探索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目前,该公司各矿的工作面回采率达到95%以上,采区回采率达到85%以上,高过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现在,西山公司精心打造的两条循环链已初具规模,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报记者曹秀娟
采访札记 把宝贵的煤炭资源最大限度地开采出来,是西山公司“循环模式”的起点。怎样才能真正“吃干榨净”,才能不浪费,在西山煤电记者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含义。曾几何时,煤矸石、中煤就是废物与污染的代名词。但今天这一切由于有了政策、技术的支持,都变成了“宝贝”。西山人的这种“吃干榨净”,在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个被称为 “绝对”的上联,后来找到了这样一个下联:“山西扬名煤名扬西山。”这里的“西山”,即指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有意思的是,这条正念倒念都可读通的循环句,正暗含了西山公司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