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学期开始,全市的社区、博物馆、图书馆,甚至是工厂、农村都有望成为本市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的课堂。以往被看作是“课外活动”的综合实践课程被排入课表。昨日,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具体设置方案,市教委要求所有学校必须按规定开足课程。
“课外活动”进课表、定学时
以往课时不固定,只在下午课后进行的“综合实践课”从本学期开始被正式列入教学时间表,并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课时。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三部分的综合实践课程,小学3至6年级和初中三年必须开足140个学时。小学和初中的研究性学习将主要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来设计主题,组织活动,比如环境保护、城市规划、民俗文化等。市教委要求各校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时间。
综合实践课的考察采取提交研究成果、实践报告等多种方式,可自评也可互评,认定结果将被记入学生的“成长记录卡”、“成长档案袋”,成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高中生至少80个小时社区服务
高中的综合实践课程与今年9月开始的高中课改新课程紧密联系。作为必修课,市教委规定高一、高二研究性学习各108个学时,高三第一学期研究性学习54学时。其间,学生至少完成三个课题15个学分。高一、高二将进行大主题、长周期的项目研究;高三则从心理、生理、智力等方面,研究自己的学习状况,确定改进学习的有效策略。
高一、高二生必须累计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共计80个小时的社区服务,包括帮助社区书信处理、协助体育锻炼、为社区居民组织康乐活动、护送老人和伤残人士、照看儿童、为病人、残疾人做家务、家具清洁、社区管理等。高中生完成社区服务时间以及情况将被记入社区服务记录手册,还需社区服务机构负责人签字确认。高中阶段学生每学年还应参加不少于1周的社会实践,包括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机构或部门;考察历史和文化遗产;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全市社区都成实践课堂
社区服务将在所有中小学生居家所在的社区,属于义工或志愿者性质,这意味着全市几乎所有的社区都将成为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大课堂。
此外,综合实践课程还将组织学生考察各类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各类博物馆、科技园区等,学校可组织学生通过军训、学工、学农、志愿者活动等,逐步接触社会各行业。市教委要求小学生每学年应至少走进一座博物馆或社会实践基地、参加一次社会考察、完成一项社会调查或访谈。中学生应至少走进两座博物馆或社会实践基地、参加两次社会考察、完成两项调查或访谈。这样一来,全市的博物馆、图书馆、工厂、农村都将成为中小学生的课堂。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将整合所有社会和学校资源,建立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优秀课例库,建设40所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校;构建市级学生实践资源平台系统,推动建立中小学、职业学校、高校、科研机构、工厂、农村、部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性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本报记者刘昊RJ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