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天津日报

深化财政改革 创新发展思路 推进科学发展

  天津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市财税系统深入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和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了抓住机遇、干事创业、真抓实干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市财税系统要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认真分析新时期新形势下财税工作任务,自觉地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决策部署上来,深化财政改革,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努力为实现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1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开拓进取,主动适应全市加快发展的新形势

  财税部门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在全市经济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能作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财税部门要努力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当前我市已步入加快发展的新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财税部门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跟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国加快发展的时代潮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理财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敢想敢闯、真抓实干,尽快破除制约财税改革发展的思想禁锢,破除影响和阻碍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积极探索加快财税改革的新机制,抓紧研究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新举措,为全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多出新招法、多做新贡献。

  二是坚持开拓创新、争创一流。创新是思想认识的升华,是创造性的实践,是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临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财税部门绝不能因袭传统理念,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别人做法,而必须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用新理念谋求发展,用新思路破解难题,用新机制营造环境,用新举措开拓前进,努力做到高起点制定财税发展目标,高标准实施财税宏观政策,高质量强化财税运行管理,高水平推进财税改革创新,积极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就是要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现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财税部门要紧紧围绕天津加快发展的中心任务,深入研究宏观经济走势和社会发展状况,认真把握财政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过程中要坚决避免站在就财政论财政的单纯部门角度,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把财税管理寓于服务之中,积极研究解决宏观经济发展中的财税政策和管理问题,不断提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政策举措,主动为市委、市政府献计献策,为各部门和区县政府搞好服务,努力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四是坚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目前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于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各级财税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用心工作、用心把握、用心落实,把促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锐气、知难而进的勇气、争创一流的志气,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研究解决财税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真正干到点子上,落到实处上。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实干意识,积极创造奋发向上的工作环境,激励财税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努力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作风正派、业务熟练、群众满意的财税干部队伍,为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2更新理财观念,理清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加快财税改革发展的新模式

  今后五年,是天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财税部门要更新理财观念,理清工作思路,按照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财税改革力度,将财税改革与管理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推进。

  (一)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坚持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发展经济、管理经济,通过政策引领和机制推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使初次分配充分体现效率原则。公共财政作为二次分配的主要手段,要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充分体现社会公平的原则,积极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为此,当前财政政策和财力安排,要在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和新农村建设;在合理安排区域发展布局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困难区县和基层单位发展建设;在处理社会分配关系上,要更加注重增加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在协调各种政策措施上,要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全面加强财源税源建设,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收入增长机制。牢固树立经济决定财政的理念,深入研究和积极应对国家宏观经济走势和各项财税政策变化,大力调整财源税源结构,以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为重点,适时调整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式,综合运用财政资金、财税政策、财税服务等手段,大力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支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支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牢牢掌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不断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不断完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扩大财政收入总量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为天津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建立和完善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财政分配体制。财政部门担负着实现社会资源再分配的职能,通过税收征缴和支出分配连接着政府与广大群众,通过财政法规制度约束着公共资源配置行为。要调整完善各项税收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进一步理顺财政和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要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理顺财政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要不断健全市与区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完善政策激励机制,鼓励区县加快发展;规范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促进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和各区县三个层面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四)积极创新生财理财模式,建立和完善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财政管理制度。建立以效益为导向的公共财政管理模式,不断拓展财政收支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优化政府资源配置,加大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的整合力度,积极探索以地生财、滚动发展、市场化筹资、集约化使用等生财理财新模式,发挥资金的集成优势,集中财力办大事。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快公共财政法治化进程,加强财政资金的过程控制和追踪问效,不断提高财政资金安排使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推动财政管理和服务向着更加公开透明、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

  3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推进财税改革创新,实施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举措

  财税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心学习组读书会精神,及时把学习的收获转化成为谋划天津发展、加快天津发展的本领和能力。从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角度看,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再上新水平。

  (一)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积极促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中心城区、各区县协调发展

  一是努力扩大财政投融资规模,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开发建设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整合区域内各项建设性资金,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及其收益作抵押,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努力扩大投融资规模,加快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大交通体系,着力增强新区的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在带动天津发展、推进环渤海区域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政策的引导作用,努力提升滨海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滨海新区科技创新财政投入,发展和吸引创业风险投资并建立完善退出机制,健全科技投融资体系,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建设高科技研发中心和高科技企业孵育基地,使滨海新区成为高科技产业聚集区、先进技术的承接地和扩散地。积极调整完善相关财税政策,将具有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特点的现代物流企业,具有高端技术的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企业,以及填补产业行业空白的企业,及时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围,按规定给予企业税收政策优惠。同时,通过财政资助方式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特殊扶持政策,营造与经济特区、浦东新区同等的政策环境,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到滨海新区投资落户,进一步提升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是充分发挥新区与中心城区和各区县的比较优势,实现新老城区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充分利用滨海新区的土地资源和政策优势,通过实施财政资助、贷款贴息、土地收购、税费减免等综合性财税政策,大力推进工业战略东移和新一轮“嫁改调”,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布局调整,促进现代制造业向滨海新区集聚。同时,通过调整财政分配体制和税收征管体制,支持中心城区加快服务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形成具有现代都市特点的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积极制定财政政策措施,建立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三个层面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机制,以产业链、配套链、服务链为纽带,通过产业集聚、技术引领、功能辐射,促进区县加快发展。

  (二)以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促进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一是实施支持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的财税激励政策,增加科技专项、科研投入和成果转化资金,扩大企业技改项目补助资金规模,加大企业科技研发费用税前抵扣力度,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财政性资金优先购买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自主创新产品,加快形成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

  二是进一步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增加和整合财政专项资金,调整和完善相关财税政策,将现有的资金和政策集中用于填补产业行业空白和产业化发展潜力大的项目,支持企业创新品牌、创新产品和创新知识产权,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尽快培育一批支柱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尽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完善促进区域经济布局调整的财税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工业战略东移以及向其他区县发展,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三是调整完善财税政策,积极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紧紧围绕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服务业发展奋斗目标,以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为突破口,调整完善财政分配体制,将原纳入市级固定收入范围的金融保险信托企业税收进一步下放区县,充分调动区县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使中心城区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为全市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保障。同时,巩固和完善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通过政府补助、财政贴息、税收减免、财务宽让等方式,支持金融保险、高端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鼓励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剥离创办物流服务企业,不断扩大服务业规模,加快构建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体系。

  四是综合运用财政资金、财税政策、财税服务等手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效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节约型生产方式,加快生态城市建设。

  (三)扩大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为实现天津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一是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政府资助、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参股经营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企业总部、研发机构和大型企业集团投资落户天津,重点支持经济带动力大、行业配套性强、税收贡献率高的行业和企业,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财政收入规模。同时,完善财政增收激励机制,对财政增收多、贡献大的区县给予一定比例的超收返还,充分调动区县和乡镇招商引资、培养财源、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财政实力,为天津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二是主动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任务的要求,深入研究和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认真分析国家财税政策调整对财政收入和经济运行的影响,积极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强化税收征管,建立健全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堵塞税收漏洞,努力实现应收尽收。

  三是建立健全财政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体系,分解落实各项财税考核指标,形成各地区各部门关注宏观经济效益、齐抓共管财政收入的良好局面,努力增加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总量,提高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四)加大和谐社会建设财政投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是继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完善以政府为主的教育投入机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健全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设施,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健全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公益性文化建设投入,规划建设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设施项目。

  二是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积极制定落实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多渠道、多方式开发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养老保险补助资金,全面落实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政策。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完善和落实增加群众收入的各项财税政策,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共同富裕。

  三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性作用,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快推进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完善基础设施体系、现代交通体系、综合管网体系和都市绿化体系,全面提升城市载体功能。

  (五)深化财政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环境

  一是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市场运作的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既要注意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增强经营城市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理财工作。

  二是加强财政资金和公共资金管理,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投资评审制度,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绩效评价等公共财政改革,建立严格规范的收入直接缴库、支出直接拨付和财政集中开户、资金封闭运行制度,加强资金过程控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完整。

  三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科学决策和举债审批管理,严禁政府部门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提供担保,不断健全债务预警和监督制约机制,实现债务借用还良性循环,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