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四四文/图走进金沙博物馆第四展厅,在众多“镇馆之宝”中,一件青色的十节玉琮格外引人注目。与其他玉琮相比,十节玉琮散发着独特而神秘的气息。近日,金沙考古工作站揭开谜底:这件十节玉琮出现的时间比金沙遗址还要早1000多年!这一发现又掀起重重谜云:十节玉琮是否是四川的“本土产品”?如果不是,它来自哪里?如何“落户”四川?
无论质地、颜色还是做工,十节玉琮都明显不同,难道是良渚玉器?
十节玉琮静静“站”在玻璃展柜中,长方柱体,其造型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中间有一圆孔。
看起来,与其他玉琮似乎没多大差别,唯一的不同是被分为十节,其他玉琮或为单节、或为四节,均更小更短。
其实不然。仔细观看十节玉琮,通体呈淡淡的青绿色,上面有些暗黑的花斑,远不如其他玉琮色彩鲜艳斑斓,但又更透明晶莹。九条细小的横槽将器身分为十节,整个器表由此形成了80个凸面。每节棱角上,均刻有纹饰,似乎组成了40个神人面像。在上端,还阴刻有一个神人纹,形态硕壮,双脚叉开,双臂平举,头戴冠饰,双臂的两端刻画了飘逸的长袖,两臂还刻画了上卷的羽毛形装饰,显得非常奇妙。并且,整件玉琮的器表和孔壁都经过仔细打磨和内外抛光,十分平滑光润。
无论从质地、颜色还是做工看,十节玉琮都与其他26件出土玉琮明显不同,这件特殊的玉琮是否产自四川本地?如果不是,它又来自哪里?
考古专家经过比对和研究,吃惊地发现,十节玉琮表现出的是明显的良渚玉器风格,其制作工艺、纹样图案等诸多方面完全与4000多年前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相同,答案似乎指向了相距遥远的太湖地区。为更加确定十节玉琮的来源,浙江的考古专家也赶到四川。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斌认为,十节玉琮上的纹饰、其雕工技法均与良渚时代的玉器一样,玉的质地也不是产自四川本土。尤其是上端神人纹这个特殊符号,与美国收藏的一件良渚玉镯上刻画的形状完全一样。十节玉琮不是产自四川,而是来自太湖地区,表现出良渚时代晚期的风貌!
27件出土玉琮中只此一件,难道是“传家宝”?
十节玉琮身份辨明,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在金沙遗址中目前共出土了27件玉琮,却只有这一件被确认是良渚玉器,意味着它与其他玉琮不是同时代的祭祀用品,那么,为什么会单单留下这件十节玉琮呢?十节玉琮是何时制作的呢?
金沙工作站站长张擎告诉记者,十节玉琮的表面十分圆润,有油脂光泽,这是长期使用的结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黄剑华也发现,十节玉琮上浅刻的纹饰线条已很不清晰,表面有不少无规则的轻微划痕,“说明这件玉琮曾被长期使用过”。考古专家认为,十节玉琮在金沙时期就应该是一件古物,制作年代当在公元前4000多年。也就是说,十节玉琮比金沙遗址还要“大”1000多岁。
刘斌则从另一个角度推测,在金沙时代,中原和西北等地区也有玉琮出现,但和四川本土制作的玉琮一样,上面没有任何纹饰,说明当时玉琮的制作特征是无细部花纹装饰。由于在当时没有书籍记载制作工艺以便流传,所以具有良渚文化风格的玉琮,不会在千年以后突然出现在金沙。如果是由金沙时期的人模仿制作,就不会只有这一件。
考古专家们推断,十节玉琮辗转从太湖地区流传到四川后,又成为了商周时期古蜀人的祭祀用品,并且一代代作为“传家宝”流传下来。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后,才被古蜀人埋藏到地下。
玉琮出现与良渚文化衰落时间大体一致,难道在古蜀王国中有一支外来族群?
来自太湖地区的十节玉琮,使用千年后又被埋入地下。可是,十节玉琮又是如何来到四川的呢?是部族之间的交流馈赠?还是外来族群进入古蜀王国,带来了自家的传世品?
张擎把目光投向了成都平原上一个“神秘王国”———广汉三星堆。在三星堆遗址仁胜村墓地曾发掘出29座墓葬,表现的丧葬习俗在成都平原宝墩文化遗址中都不曾发现过。墓葬形制特
别,挖得非常深,而宝墩文化墓葬却很浅。其中,有17座墓葬中出土了随葬玉器,以及象牙、陶器。陶器是磨光黑陶圈足豆,当时在宝墩文化中还没有出现陶豆,也没有出现玉器,更不用说用玉器和陶豆随葬了。反而,玉器和用玉器随葬是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的典型特征,玉琮更在良渚文化的墓葬中被普遍发现。尤其是仁胜村墓地中出土的玉锥形器,是良渚文化的代表性器形。可以推测,三星堆遗址的这29座墓葬,表现的是良渚文化因素。
三星堆遗址仁胜村墓地时间约为4000年前左右,而在这一时期,非常发达的良渚文明却突然间衰落消失。就在此时或不久,华夏大地上如江西、河南、甘肃、安徽、广东、四川等地都突然出现了大量的良渚文化玉器,特别是玉琮。张擎认为,这么多良渚文化玉器在广大区域出现,不可能是部族之间的交流、馈赠,很可能是良渚文化在公元前4000多年,遭遇了一场重大变故或自然灾害而突然衰落,其族群向不同地方迁徙移动的结果。其中的一支,很可能就进入了成都平原,并带来了部族的传世品———十节玉琮。
良渚人进入四川的通道,张擎分析沿江而上的可能性不大,更大的可能是走中原路线,经过河南到四川。考古发现,古蜀文化的代表三星堆与河南二里头文化关系密切。良渚玉器可能是跟随良渚人从二里头到三星堆。而十节玉琮,可能是随着部族迁徙,又从三星堆流传到金沙。
然而,刘斌的推测与张擎完全相反。十节玉琮从江苏到四川,刘斌认为是部族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最早由良渚人制作了十节玉琮,经过山东沿江流传到了成都平原的金沙。据刘斌分析,山东出土的5000多年前的陶器与长江中下游大溪文化的陶器有一致性,说明部族间在5000多年前就有文化交流。到4000多年前,山东大汶口文化与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也有密切关系,由此可以断定,部族之间是有文化交流的。金沙出土的十节玉琮就可能是随着部族间的文化交流,从山东经湖北这一通道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