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守在胶东海域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岛上,济南军区空军雷达某旅九站的官兵,肩负着首都防空的特殊重任。近年来,连队雷达情报优质率始终保持在100%,先后20多次完成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等重大任务,被誉为京津门户上空永不休息的忠诚哨兵。
雷达站80%的官兵都是“80后”,70%的官兵来自城镇、经济发达地区和农村富裕家庭,50%的官兵拥有大中专以上学历。这些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军人,像当年的“老海岛”一样,吃苦奉献,能打硬仗。连续12年保持先进,年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两次被济南军区空军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
青春和汗水挥洒海岛风平浪静时,雷达站地处的小岛风景撩人,初进海岛的官兵都会感到心清气爽。可不出一个星期,一种无法言喻的孤寂就会悄然爬上心头。白天是兵看兵,晚上是听海风。值班时,盯着枯燥的雷达屏幕看天外目标;休息时,围着电视机看外面的世界。除了连队的文体活动场所,在这个小岛上,没有任何可供官兵休闲娱乐的去处。在这个雷达站服役的义务兵,大多在服役两年期间没出过岛。岛上风硬、雾大、潮湿,加上以往居住的条件还不是很好,连队有三分之一的官兵患有风湿性关节炎,他们不得不常年戴着护膝、夏天穿着保暖裤。九站地处海防一线,官兵每年要跑100多次一等警报。警报就是命令,无论是狂风呼啸的白昼,还是暴雨倾盆的黑夜,只要警报声响起,通往阵地的山路上就会跃动官兵们绿色的身影。三级士官迟振军入伍后就分到海岛,患上关节炎和高血压症。部队把他送到岛外治疗,并安排他在陆地雷达站工作,可他坚决要求返回海岛。有人问他,这样的选择是否有什么个人的想法,他平静地说:“我年近30岁了,个人还能图什么,只想在留下青春和汗水的地方努力干上两年。”九站驻守的小岛上的副食品和蔬菜基本靠岛外运,遇到海上有6级以上的大风或浓雾,所有船舶都得停航,连队就会失去补给,有时连续20多天得不到供应。2004年5月,受大风影响,船舶无法入海进岛,官兵连续16天失去补给,炊事班找不到一片菜叶,连队的菜地也只剩下还没长大的土豆。官兵们上顿吃土豆丝,下顿吃土豆片,11垄土豆被吃光了8垄。战士吃土豆吃得嘴唇发青发麻,可没让雷达停转一秒钟,出色完成了演习任务。
全天候警戒祖国领空九站每年上报空情数10万批,既有训练飞行,还有其他空情。日常战备训练中,官兵叫响“平时就是战时,值班就是打仗;开机就是战斗,一等就是冲锋”的口号,以“天上不放过一只鸟,海上不放过一根草”的认真精神,忠于职守,用智慧和勇气挑战恶劣的自然环境,24小时警戒着祖国领空。岛上多风,年均大风日100.8天,10级以上大风更是时常光顾,大风推波助澜,涌起的巨浪对雷达形成干扰。同时春夏时节,海面受太阳光照射,也会升腾一缕缕水蒸气,构成海面超折射干扰,常常覆盖荧光屏上的目标,有时还会以假乱真,与空情目标交织在一起,让人难辨真伪。在一次军事演习的当天,黄渤海海域风急浪大,空中目标多,空情回波信号弱,在既有“红军”战机,又有“蓝军”战机,还有气象干扰等复杂危急的情况,九站官兵大显神威。“蓝军”一批空中目标刚一闪现,就被二级士官王超众捕捉到了。王超众这个士官和许多“80后”官兵一样好学上进,在同批战友中,他第一个独立值班、第一个入党、第一个当班长。那次演习,他作为“一号班”人员坚守战位。战场态势瞬息万变,“蓝军”战机施放干扰后突然降低高度,进入雷达盲区,和地物回波交织在一起。但是,再狡猾的鹰也逃不过好猎手的眼睛。王超众迅速实施反干扰操作,让暂消的目标现出原形,仅用规定的三分之二时间,就把各种情报数据迅速报到指挥所。(工人日报/杨连元李国文郭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