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9月23日电 (记者 柴燕菲 通讯员张志鹏)以往都是省城、县城“送文化下乡”,农民在台下当看客;而握惯了锄头的浙江淳安农民今天下午却成了演艺明星,他们把挖掘出的“原生态文化”搬上县城的舞台,让中外游客大饱眼福。
浙江淳安是个文化古县,近一千八百年的历史长河,储存了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当地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挖掘,“文化踩街”活动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和宣传活动。
经过三个多月的精心准备,淳安各山村农民翻出“箱底”,找出了不少土生土长的“文化原种”并包装推出;海选出的“文化原种传人”则亮出了“十八般武艺”。
在今天下午的千岛湖大型文化盛典——“文化踩街”活动中,土生土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与来自国内外的民间艺术同台亮相。
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浙江浦江气势威武的五至七米高的“龙虎旗”的亮相,紧接着淳安各种古老的巨龙开始腾飞,尽显夺魁气势:原汁原味有五百年历史的威坪镇“河村板龙”,配有三十二盏精制独特的白花灯与长寿灯,显示民间文化艺术的精致水准,经过包装以新形象向世人展示;也有五百年历史的左口乡显后村的“竹龙”,则全身都用当地盛产的毛竹蔑制作而成,预示风调雨顺毛竹大长;新北社区的的女子舞龙队舞动的《巾帼彩龙》也是腾云驾雾、翻转横飞、活力四射。
舞技“淳安竹马”傲视群雄,四十名大人表演的始源于元末的“大竹马”以气势取胜,而小朋友表演的黑、白、绿、红、黄五种颜色的“小竹马”则生龙活虎,活泼可爱。据了解,二000年十月,淳安竹马曾舞出“山花奖”,并进入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些已经失传多年的民间艺术精品这次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的“宋村拉狮”、汾口镇原始、粗犷的“更夫舞”,文昌镇的“跳魁星”,屏门乡的“花灯舞”、“鸠坑钢叉”、姜家镇的“朱熹讲学舞”,都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挖掘出来的。
异域风情的国外艺术也是精彩纷呈,巴西桑巴舞、俄罗斯风情舞和来自非洲、德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多国组合的草裙舞,让大家不时为激情扬溢的国外艺术家喝彩。
博大精深的中外民间艺术展演让农民兄弟收获颇丰,更是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态。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