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检索:郭凤芝,50多岁,北京服装学院服装材料与针织服装教研室主任。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服装材料方面的研究,作为服装材料专家,谈起百姓穿衣的变化有说不完的话,专业名词一个接一个地往外蹦。她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见证了着装几十年来的变化。
郭凤芝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那时我国的经济基础相当薄弱,物资也相当匮乏。她小时候穿的衣服都是从姐姐那里“捡”来的旧货,但她并没有觉得难为情,因为身边的小朋友也都是穿着打补丁的衣服。郭凤芝回忆说:“我们没办法比谁的衣服新,所以就比谁的补丁针脚小。谁家补丁针脚最小就说明谁家妈妈手最巧。”
郭凤芝上了初中后,才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新衣服,是妈妈用借来的5元钱买了块布,给她做了件新棉袄。她当时如获至宝,那件棉衣她一直穿到上大学。后来,她哥哥给了她一件化纤“的确良”衬衣,“那时候有一件"的确良"的衣服简直是幸福死了,我被好朋友羡慕了很久呢!我们当时觉得"的确良"太好了,不容易起褶皱也耐穿,但是现在人们都嫌它穿在身上不吸汗不透气,时代真是变了。”郭凤芝感叹道。
随着人们的着装观念不断变化,穿衣的审美的功能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了。尤其是改革开放给服装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纺织技术越来越先进,面料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们现在又对服装提出了更高的功能性要求。
“你们听说过空调内衣吗?还有远红外内衣、抗菌内衣、香味内衣、负离子内衣……”郭凤芝拿过一本介绍服装新材料的书指给我们看。“空调内衣是指夏天没那么快吸热,冬天没那么快散热的衣料,穿起来特别舒适。抗菌衣料最先是从做鞋垫儿开始的,因为它有极好的透气性和排汗性,用来做内衣夏天穿了不容易滋生细菌。”
郭凤芝说:“现在彩棉内衣已经推广得比较好了,我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材料将会用于百姓的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