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周瑜
“啊伊呜哦”、“嘭啪嘿厚”……从咬字、发声、用气开始,对声音进行美化修饰,这样的“塑声”班正逐渐在杭州流行。早报记者昨日从浙江歌舞剧院了解到,现在该院业余艺校的声乐班期期爆满,但95%以上的学员并非要往音乐之路发展,而是为加强对声音的掌控力,使声音更悦耳。
过年前后是高峰期 浙江歌舞剧院声乐团团长严圣民告诉早报记者,几乎每天都有个人、单位联系他授课。他表示,普通人“塑声”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社交活动的需要,来业余声乐班进行声音培训的主要是中高收入的白领,有不少还是企业高管。
“和外貌一样,声音是重要的交流媒介,给人的是直接印象。”严圣民说,他曾教过一位做医疗器械销售的小伙子语音语调课。后来,小伙子与一位“极难沟通”的客户谈成了业务,“他认为,是他的声音赢得了与客户面对面沟通的机会,促成了进一步的交流。”
据介绍,过年前后是“塑声”培训高峰期。一方面,年终时单位聚会、业务拜访繁多,K歌、座谈是沟通关系、拉近距离的常见方式;同时,不少白领会在这段时间跳槽,“塑声”是为了在求职时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个性化培训:陪唱卡拉OK 不仅声乐老师受宠,接受过播音训练的专业人士也是很多单位邀请授课的对象。浙江“交通之声”电台主持人孙越表示,“塑声”不只是发声教学,还传授用声方法,把握气息、语音、语调。通过声音训练,可以护嗓、加强对声音的控制力,增加嗓音的品质、美感。
据了解,“塑声”训练一般以“一对一”方式进行,培训内容也不固定,“根据学员需要进行个性化设置,甚至可以陪他去卡拉OK练歌。”这样的教学方式,每小时授课费用起码在100元以上。
严圣民表示,杭州的培训需求已经形成,“一年近万人的市场肯定是有的。”
“塑声”还需“修内” 不过,早报记者随机采访部分白领人士后发现,多数人对声音培训持保留态度。在外企人力资源部工作的陈小姐认为,人的交流、工作能力与学识、为人处世的方式、素质有很大关系,不是单靠声音就能改变的。
“培训会使声音更具感染力、说服力,从而促进沟通、增加自信心。”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建华表示,但只指望声音塑造就使生活、工作发生大改变则有点舍本逐末,“最重要的还是内在修为的综合提高。”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