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祥夫妇在2006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仪式上。
从1992年至今,64岁的周明祥和63岁的杨一菊夫妇临时抚养的弃婴多达300余名。昨日,老两口被评为“全市十大助人为乐模范”。为了参加表彰会,从不化妆的杨一菊,还特地化了个淡妆。谈起今后的打算,老两口都说:“只要生活还能自理,就要继续照顾弃婴。”
意外当上弃婴的爹娘
周明祥和杨一菊夫妇是渝中区两路口居民。他们的老家在达州市麻柳镇。1992年,杨一菊到重庆侄儿处帮忙料理家务。
当年6月,周明祥也来到重庆打工,想挣钱养家,供3个孩子上学。
“侄儿家的家务活少,自己白天就到两路口街道干些做清洁、烧开水的杂活。”杨一菊回忆,1992年8月,街道接到派出所送来的一个与亲人走散的孩子,希望她能帮助照料,一天后,孩子的父母接走了孩子,但杨一菊夫妇从此却与这些孩子结下了缘。
自那以后,街道每次接到流浪儿或弃婴,都会安排老两口带,直到街道给孩子办好手续,才被送去儿童福利院。
15年悉心照料300孩子
老两口说,15年来,最多的时候,他们一年会接到20多个孩子,最小的不足1月,最大的也只有10岁左右,而且多数孩子都带有残疾。
前些年,街道把孩子交给老两口照料,每个孩子只有30元的生活费。虽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但周明祥和杨一菊为了给孩子增加营养,把打工挣来的钱,给孩子买了奶粉、玩具。
付出了爱心,孩子们对老两口也特别的依恋,周明祥说,他每次将孩子送往福利院时,孩子们都哭着不肯走,自己也会忍不住流泪。
据老两口介绍,在过去的这15年里,自己照顾过的流浪儿、弃婴至少有300个。
带孩子比享清福更快乐
今年,老两口都已是60多岁的人了,三个子女也都有了工作、家庭,他们完全可以在家享清福了,今后还会继续照顾弃婴吗?
“子女是经常打电话来,让自己和老伴回老家享清福,但只要想起自己的一大群"孙子孙女"就舍不得走。”周明祥和杨一菊说,“我们这几年肯定是不会放弃抚养、照顾弃婴的事,带孩子比坐在家里等吃等喝要快乐得多,只有到了生活不能自理,老得不能动了,我们才会回到儿女们身边。”
本版文*记者杨光毅罗强实习生高山
人物:李明素奖项:全国道德模范全市十大助人为乐模范
今年7月17日下午,沙坪坝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暴雨袭击,暴涨的河水让居民来不及撤退就被困在了屋子里。李明素和丈夫联手,以绳子作梯,将32名被洪水围困的村民救了出来。
7月22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在市委书记汪洋、市长王鸿举等陪同下,来到李明素家。总书记在得知李明素助人为乐的事迹后,夸奖李明素:“在危急时刻你们能有组织的转移,值得表扬。”
李明素先后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全市十大助人为乐模范”。她说,这是对自己的鼓励。她会把荣誉作为新的起点,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投身“千万市民文明行动”。
李明素呼吁,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人人都能伸出援助之手,让助人为乐在你我之间传递,华夏大地将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
本报讯“评选道德模范,我们全家都参与了投票的。”昨日,部分参加表彰会的市直机关代表说,道德模范评选有益于弘扬精神文明风尚,很有必要。
敬业模范让人深受教育
人物:市直机关参会代表
“倪东艳最让我感动。”一位参会的市直机关代表说,倪东艳8岁就开始撑起一个家,而且还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妈妈,太不容易了。
旁边一位参会代表则感叹,邓平寿、郑子全、顾顺华等人,为了工作,有的献出了生命,有的倒在了病床上,确实很让自己受教育。
城里娃应向倪东艳学习
人物:邬玉梅职业:个体小工商户
昨日,个体户邬玉梅听说倪东艳获奖后,显得十分激动:“是黔江那个一直照顾残疾妈妈的小女孩?她得道德模范奖了?我晓得这个小姑娘,报纸上写过的。当时,我将那篇报道接连看了两遍,越看越想哭。她真的应该得这个奖。小姑娘太懂事了,城里这些小孩,真的该跟她学学。”
希望身边涌现更多模范
人物:曾华职业:职场经理人
曾华说,我们现在强调物质文明的建设,但精神文明无论如何是不能丢的。今后,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道德模范,出现在我们身边。
树立一批叫得响的模范
人物:朱军单位:渝中区委宣传部
朱军说,渝中区对评选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不仅会给予热情的关心爱护,还会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他表示,渝中区将通过在典型中培育典型,在全区树立一批站得住、叫得响的先进模范,推进渝中区公民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