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沙九月二十六日电 题:黄金周将至,人文景观缘何独守深闺?
作者 赵晶
黄金周将至,国内大小旅游景点无不摩拳擦掌,期待一场旅游消费的豪门盛宴。记者走访湖南许多知名人文景点后却发现,与人声鼎沸的自然景区相比,许多有着悠久历史的人文景区却仍在独守空闺。
资金,难以逾越的瓶颈
湖南娄底双峰县曾国藩故居,这座曾一度安静的乡间侯府,思云馆、藏书楼等主体建筑已修复一新。
但景点导游介绍,在思云馆下还有三个粮仓、一个池塘和一个亭子没有修复。而与富厚堂互为主体的“白玉堂”、“黄金堂”的修复工程也尚未落实。“这主要是受资金的制约。”
曾国藩故居作为娄底旅游的一张文化王牌,为何迟迟没有投资?双峰县委外宣办主任吴长江说:“已有数十家企业进行过洽谈,也有意向投资。但大多企业觉得人文景观开发要求太高,风险大,回收慢。”
无独有偶。在永州市祁阳县的全国罕见保存完好的露天碑林——浯溪碑林景区,几年来开发进展几乎停滞。二00五年,曾有一家企业签约投资浯溪公园,两年过去了,却无动工迹象。
民间资本,偏爱自然景观
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人文景观都遭遇了招商引资的难题。而另一方面,自然景观的开发却备受青睐。
“自然景观开发比人文景观要容易、直接。人文景观常常需要花大价钱、大精力、大规划,对投资者而言经济效益很难立竿见影。”湖南新宁县旅游局副局长江峰道出了个中缘由。
湖南崀山龙凤旅游有限公司以七点六亿元买下了崀山风景名胜区六个景区四十八年经营权。公司行政部经理黄剑锋说:“自然景观管理相对简单,没那么复杂。人文景观在管理上涉及文化部门、文物部门还有宗教部门,手续繁琐。一些人文景观,比如一个名人故居就那几间房子,可观性不强,很难实现经济效益。”
政府投入引得春风来
在民间资本缺失的情况下,政府投入成为人文景观资金的主要来源。湖南宁远县九嶷山舜帝陵便是成功的典型。
据舜帝陵管理所所长诸文杰介绍,二000年以前年游客量从未突破三万。二000年以来,宁远县先后投资两个多亿用于景区开发,举办了多次公祭大典及舜文化旅游节。当年,游客即突破十万人次。
“景区名气上来了,近几年的游客量更是以几何数字在增长!”诸文杰说,去年游客人数达五十八万人次,光海外游客就达到五万人次。
同属永州的柳子庙景区相较之下则显得十分无奈。柳子去后千年,愚溪仍然是一汪执着的清绿,由于缺乏开发和宣传不足,有时一天连一张门票都卖不出去。这份厚重的人文底蕴和轻灵的山水画卷只能独守深闺,饱尝冷落。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