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核集团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云根
新华社记者 吴晶晶
2007年8月,杭州湾畔的中核集团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迎来了第一台重大关键设备———反应堆厂房环吊的入驻。这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台核电站环吊,质量可靠,价格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一半。
国内在役核电站环吊均由外国人制造的历史从此结束,而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人物,正是中核集团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云根。
“为核电站装上更多的中国设备” 1993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孙云根来到了浙江海盐。作为秦山二核接收的第一个硕士毕业生,领导对孙云根寄予了厚望:“就让他到工程的最前沿———设备处去磨炼磨炼吧!”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4年。
设备国产化是实现核电站“中国制造”的一个重要方面。秦山二核是国家“九五”时期开工的4座核电站中唯一采用自主方式建造的,如何通过秦山二核这个项目使更多的核电设备能够实现“中国制造”,这对于当时国内的制造业和刚刚起步的中国核电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堆内构件是核电站的一项关键设备。时任秦山二核设备处进口科科长的孙云根和同事们借着当时国际上核电发展萧条,国外厂商争相希望拿到秦山二核主设备合同的契机,坚决要求外商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要分包部分加工量由国内制造厂承担,以培养国内制造厂的设备制造能力。
“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中国人” 2006年4月28日,秦山二核迎来了扩建工程的开工。国家对秦山二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扩建的3、4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要提高到70%以上。此时作为秦山二核分管设备采购管理工作的副总经理,孙云根肩上的担子无疑更重了。
孙云根清楚地记得1、2号机组进口堆内构件谈判时的艰难。在扩建工程中,他下定决心要由国内厂家来生产这一设备。当时国内还没有厂家拥有堆内构件完整的制造技术,孙云根不得不先鼓励具备相关生产能力的厂家大胆尝试。
这时国外的供货商认为此设备非他莫属,频繁和我方进行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孙云根明确指示设备处与上海第一机床厂开展技术和商务谈判。这份对核电国产化的执著感动了上海第一机床厂,他们毅然承接了全部制造任务,国内第一套堆内构件的国产化工作就此开始了。
“他手里握着最难花的一笔钱” 秦山二核扩建工程设备采购金额达数十亿元,这笔钱怎么花,孙云根是“拍板人”之一。
对于孙云根来说,14年核电设备采购工作的经验使他深知,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会令整个工程“功亏一篑”。“采购初期是红人,采购中期是忙人,采购后期可能就是罪人,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国家的核电产业、中核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包括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孙云根笑着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这样小结。
“既然选择了国产化,就要义无反顾地往前走,哪怕可能成为罪人,也要顶着压力迎难而上。”这是一个核工业人无悔的承诺。
据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