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日电(记者张毅)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大批劳动力从国有企业转向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社会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2006年末,城镇国有和集体等公有制经济单位就业人员7417万人,比2002年减少了1074万人,年均减少269万人。而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就业人员,则从2002年的2379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4068万人,增加了1689万人,年均增加422万人。2006年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6966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2698万人,增长63.2%,年均增加675万人。
2002年-2006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387万人,年均增加近1100万人,已经超过了同期城镇总的就业增加量。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成为当前提高全社会就业率,缓解城镇就业压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