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日电(记者徐博 罗有晗)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的GDP保持了高增长率。然而,当中国经济体系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并正与国际接轨时,金融人才也变得炙手可热。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树清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建行海外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金融人才的紧缺,特别是理财、分析以及利率、汇率定价方面的人才。
中国在2005年7月放弃了紧盯美元的外汇管理机制,改为将人民币与一篮子外币相联系,并允许其在央行中间价的0.3%上下浮动。
“以前固定汇率时进出口只要与外商商定价钱就好,当国家把浮动范围扩大到0.5%时,一切都变了,因为做加工生意要先谈价钱,几个月后才交货。那时人民币升值多了,我们就可能赔钱。”北京东兴纺织品有限公司经理韦长山说,“如果有人能算准三个月后的汇率,花多少钱我都愿意聘他。”
当涉及海外投资的新规则在2007年开始实施,中国的基金管理者和证券交易师排着队想要跨出国门去占领海外市场,这使得本来就匮乏的金融人才变得越发抢手。
“所以我们现在急需招人。有这想法的不只我们一家,许多大证券公司都要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经理说,“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想赢得这场竞争,你就要有最好的团队。”
与此同时,外国银行也在寻求合格的人才。2005年,东亚银行成为首个在中国开设个人业务的外资银行。
在今年早些时候召开的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国总理温家宝承诺中国会努力促进国内外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在今年5月举行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中国同意外国银行在华发行人民币信用卡和借记卡,而此举也被视为推进本土和国外金融机构之间公平竞争的重要一步。
当政府履行对世贸组织的承诺而开放银行领域时,一场金融精英之争也逐渐升温。汇丰中国今年的员工人数将从3000上升到4000,花旗银行计划新增1000名雇员,渣打银行今年还没有专门的目标,但去年已经新招1000名员工。
汇丰中国业务总裁翁富泽曾表示,寻找足够多的有经验员工并给他们适当培训,是他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中国的大学还比较缺乏针对性强的金融教育。”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经济学家王召解说,“大学开的所谓金融课程只有宏观调控措施方面的内容,比如货币政策,这是计划经济年代所要学习的。中国学生现在需要的是证券分析和投资组合管理课程。”
德勤咨询公司近期发布的一份国际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636名高级金融主管中,2/3的人认为在亚洲高素质人才的供应是有限和不充分的。
CFA协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简世坤说:“最为关键的是,中国的金融人才必须具备国际实践经验,同时又熟悉当地情况。”
“今年报名参加CFA考试的人数达到了10200人,比上年增加了30%。”简世坤说,“我们有理由相信2007年底中国的特许金融分析师至少将增加600人。”
“我没法预测中国到底需要多少金融专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里有足够的空间提供给那些有能力的人。”简世坤说,“截至2007年6月1日,美国的CFA特许资格认证持有人达到44220人,香港和新加坡分别为3650人和2133人,而中国只有1086人。”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