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洛阳10月3日电 (记者李杰、曲昌荣)洛阳中信重机公司近日成功中标世界单矿产量最大的矿山工程——澳大利亚SINO铁矿项目,标志着该企业站到了当今磨机技术发展的高峰,打破了美国、芬兰等公司在该领域的垄断局面。
这是科技创新加速洛阳新型工业发展的最新硕果。
据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介绍,洛阳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经过几十年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近年来,洛阳“科教强市”助推“工业强市”,有力地支撑了城市的发展,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诞生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洛阳中硅高科技公司研制的“24对棒节能型多晶硅还原炉成套装置”,是目前国内单炉产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多晶硅还原炉;洛阳普莱柯生物工程公司研发的“禽流感(H9N2)三联灭活疫苗”,使我国的禽流感防控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公司研制的“电子用浮法超薄玻璃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代表了国内玻璃行业的最高水平。
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洛阳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市财政每年拨专款设立1000万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用于人才(智力)的引进、两院院士及各类人才的津贴和对有重大影响的科研项目的资助等。洛阳市还在碧水连天、绿树成荫的洛浦公园南岸划征300亩地段,投资近3亿元建设了5栋高层次人才住宅楼,目前已为200多位高层次人才办理了入住手续。
洛阳积极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先后在摩托车、轴承、多晶硅等优势领域建立了3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面向全市高校的优势学科建成5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006年,洛阳市政府还首次设立500万元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解决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目前已有14家企业从中受益。
与此同时,洛阳还大力实施产学研工程,邀请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汉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40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0多项科研成果的拥有者,与洛阳本地企业面对面交流。据了解,仅2006年一年,洛阳就有40家大企业同国内48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了产学研合作,解决技术难题116项。
目前,洛阳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77家、高新技术产品791种。通过开展制造业信息化重点示范工程,25家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0%以上,新产品贡献率达到30%以上;高科技成果占每年全市新成果的比重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