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5日电为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国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多方合作,结合各地实际不断探索,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加速推进“农家书屋”建设,使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步入新阶段。
甘肃:“农家书屋”已达552家 为了解决农民买书难、看书难的问题,甘肃省于2005年7月在兰州、定西、天水三市选择15个行政村进行试点,启动实施“农家书屋”工程。
同年12月17日,甘肃省第一个“农家书屋”在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村落成。自此之后,“农家书屋”工程的推进速度不断加快。目前,甘肃省已建成552家“农家书屋”。
在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李家堡村,村民史正常从洋芋地里干完农活回家,顾不上吃晚饭就要接待来他家看书、借书的人。村里的“农家书屋”就设在自己家的北房里,这成了村里和他一样“爱看书”人的聚集地。
和史正常一样,在甘肃省,在552个村庄,农民看书不再是一件难事,他们可以在自家门口的“农家书屋”里读书看报。
“我爱看书,但以前看书是件难事。书的价格太贵,买不起啊。”史正常说。以前甘肃许多农民面临读书难问题。因为甘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只有1980元,除了教育支出之外,人均文化支出只有30元,大多数农户还不具备花钱买书读的条件。
史正常说,有了“农家书屋”以后,他们村里起了些小变化:“不光是大人们喝酒赌博的少了,借书看书的人越来越多,娃娃们也不再满世界乱跑,一放学就来书屋看书了。”书屋的登记本显示,书屋建成一年多时间,已经有1500多人次来借书,而这个村子的总人口也不过2000人。
为支持“农家书屋”建设,甘肃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局、财政厅等部门以专项投入和社会捐助两种方式,每年约投入200万元资金,各级政府也加大了支持力度,许多地区为“农家书屋”建设给予配套补贴。
目前甘肃正在全省各地农村开展“书香农家”农民读书活动,以便通过知识竞赛、有奖征文等形式,带动、引导农民走进书屋,让“读书育人创业”成为甘肃新农村新农民的新风尚。
江苏:“阅览室”变成“多媒体” 在江苏,自首批43家试点“农家书屋”于2006年6月7日挂牌成立,至今全省各地的“农家书屋”已达1888家,成为当地农民学习文化知识、勤劳致富的好帮手。
针对苏南苏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的特点,江苏省采取省级重点资助建设“农家书屋”与各地自建“农家书屋”相结合的方式,同时积极寻求与民政、文化、供销等相关部门支农、惠农工程有机衔接,通过冠名捐建、结对帮扶、捐款援建、捐赠出版物等有效形式,加速推进“农家书屋”建设。
此外,江苏省新闻出版局积极探索建、用、管一体的新机制,使“农家书屋”由简单的“阅览室”,拓展为倡导全民阅读、指导科学致富、引导健康生活的“多媒体”。江苏省还相继开展了“百名编辑记者走访百家"农家书屋"”“我与"农家书屋"”读书征文等活动,为推进“农家书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北京:“读书益民”迎奥运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于2005年开展了“读书益民”工程,为解决京郊农民、来京务工人员、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看书难”的问题做出有益的尝试。第一个“益民书屋”2005年12月18日在五棵松体育文化中心奥运篮球馆建设工地出现,书屋里有图书报刊、电视机、DVD机和不少音像制品,免费对工地工人开放。此后,北京每年在来京务工人员聚居区、边远山区农村和农村中小学校捐建200个“益民书屋”。目前全市已建立“益民书屋”522个。
目前,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正在继续抓紧运作“读书益民”工程第2批品牌系列图书,进一步提升“读书益民”工程用书的质量,同时,对全市所有“益民书屋”装配、更新有关奥运和科技科普等内容的图书和音像制品,使京郊农民、建筑工地农民工、打工子弟能够共同感受奥运、体验奥运、亲近奥运、参与备战奥运,并通过学习科技科普知识,提高自身科学知识和文化水平。
山东:20多万农民受益“农家书屋” 山东从今年5月启动“农家书屋”工程,通过采取自建、合建、组建等形式,由山东省新华书店统一管理,统一标志,统一品种配备,统一组织活动,采取免费借阅、出租、零售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培养农民的学习意识和读书习惯。截至8月底,已建成“农家书屋”259家,配备图书31万余册、电子音像制品3万余盘。每家书屋都有图书1000种以上,报刊30种以上,电子音像制品100种以上。
山东省新华书店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强介绍,有的书屋配备了电脑,能为农民提供资料查询和信息发布服务;有的办起了文化讲座和技术培训;台儿庄等地还办起了“流动农家书屋”,直接把图书送到田间地头。这些措施在帮助农民致富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
目前,在全国遍地开花的“农家书屋”“益民书屋”等文化工程,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已成为推动文化资源到基层,促进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培养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有效载体。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