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合肥10月5日电(记者刘杰、何聪)“海狮织造的一件大豆蛋白纤维针织衫具有11项专利,市场价要1000元以上。”安徽省当涂县委书记毛长江介绍说,当涂经济开发区内像海狮织造这样含有专利产品的项目有20多个。
近年来,安徽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改善体制机制环境,带动创新能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安徽风景”引人注目:涌现出奇瑞汽车、科大讯飞等一批自主创新的骨干企业,开尔纳米公司、美亚光电公司等一批中小型科技创新型企业,马钢集团、铜陵有色集团、海螺集团等一批资源型老企业依托自主创新成为节能减排技术攻关和应用的排头兵。2003年以来,全省申请专利16531件,授权专利9051件,20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200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06.8亿元,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围绕产业技术需求,实施科技创新。安徽成功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科技创新要解决实际问题,让企业得生产力,让群众得实惠。”安徽省省长王金山说。安庆石化攻克“油改煤”技术难题,建成全球最大的煤气化工程;铜陵有色集团采用先进的“铜闪速熔炼技术”,铜产量跻身世界十强;合肥芯硕公司开发出高精度光刻机关键技术,填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到2006年底,全省累计实施火炬计划项目703项,认定高新技术产品933项,高新技术企业达869家。
通过政策倾斜,安徽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逐步增强:65%的科技机构设在企业,67%的科技活动人员集中在企业,68%的研发经费源于企业,84%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为主体承担,73%的省级科技成果出自企业。
安徽还以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为龙头,启动建设省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中小企业网上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科技文献共享平台。
在试点市建设的带动下,全省科技创新加快由“点”向“面”拓展,芜湖、马鞍山等沿江城市加快发展皖江高新技术产业带,铜陵市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芜湖、铜陵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淮北市等启动了国家级专利技术交易平台建设,初步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区域创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