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一市民自称拍下白鳍豚DV”后续报道
本报记者昨天见到原始视频
画面模糊难认
本报记者倪志刚 安徽铜陵报道
昨天中午,记者终于见到了被拍摄者视为宝贝的疑似白鳍豚原始视频。
前天晚上,拍摄到这一段画面的铜陵商人曾玉江处于种种考虑,拒绝了记者看视频的要求。后来记者通过铜陵市委宣传部再次联系上曾先生,昨天中午,在铜陵市义安路的一栋大厦里,记者见到了装饰公司的负责人曾先生。曾拿出一台三星品牌的普通相机(无长焦,500万像素),从内存里找到了那一段视频。
曾在电脑上播放了这一段录象。画面中是比较平静的江面,阳光很明亮,江对面是一片青山。不一会,一条水生动物自水中跃起,划了一道弧线,很快又没入水中,这个水生动物呈现出来的是一片白色。大概10秒后,又一个水生动物跃起,但这次高度较低。水生动物跳跃的画面非常模糊,在普通条件下根本无法看清到底是什么动物。从画面来看,这个跳跃的水生动物几乎是在河的另一边靠岸的地方,距离较远。曾先生说他拍摄的地方跟水生动物之间的距离大约在1公里左右。
整段视频大概在30秒左右,除了水生动物的两次鱼约,整个画面比较平静。
记者在打开视频的属性时,发现视频的修改时间为8月18日。这个时间跟大部分媒体报道的8月19日发现并拍摄的时间发生冲突,因为不可能修改的时间还在后面。曾先生对此的解释是之前复制这段视频时时间做过修改。在当天下午的采访中,安徽铜陵(国家级)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科研室主任、高级工程师蒋文华认为这段画面的真实性应该没问题,因为他看了视频后马上到当时发现的胥坝进行了观察,发现当地环境跟画面是吻合的。他认为可能是媒体报道错了,因为当时曾先生跟他说可能是在十八九号。 (潇湘晨报供稿)
安徽专家称是白鳍豚的可能性较小
本报特派倪志刚 安徽铜陵报道
昨日,安徽铜陵一位淡水豚专家认为该视频中水生动物是白鳍豚可能性较小。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是安徽研究淡水豚的科研人员,他也亲眼看到了那段视频。当时由于画面非常模糊,在没有经过特殊处理的情况下根本无法看清。
他认为,DV拍摄的水生动物出现的水段一般不是白鳍豚生活的地段。白鳍豚的重要活动场所一是水深流急的江心主航道,尤其喜欢具涡流或回流水面较深处,发水时也到岸边活动;二是江中沙洲的洲头或洲尾附近。而这次疑似白鳍豚发现的地点是比较偏的分航道,水不太深,按白鳍豚的习性一般不太会出现在那。同时,他和他的科研机构也经常在铜陵这一带考察,但从未发现白鳍豚的踪影。而且近年来几乎没有发现白鳍豚,一条孤豚存活这么多年的可能性不太大。
他分析可能比较大的鱼类,也有可能是江豚,江豚的生活习性比较适合这种水面,而且铜陵还经常可以看到江豚。至于江豚是灰色的,而跃出水面的水生动物是白色的,也有可能是拍摄时光线反射呈现白色的原因。
之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丁博士认为该视频中水生动物“基本可以确认是白鳍豚”。安徽专家说,王丁博士是非常权威的专家,他非常尊重王博士的意见。他自己也无法完全否定那条水生动物不是白鳍豚,不过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坚持一些自己的观点而已。
“作为安徽淡水豚的科研人员,实际上我比谁还希望那是条真的白鳍豚。”他笑着说。
铜陵市民热盼“长江女神”
当长江边的千年铜都在媒体报道可能发现白鳍豚后,激起了众多铜陵市民的热情,一些市民则特意跑到长江边去观看,希翼能遇上“长江女神”白鳍豚。
在记者前往铜陵的当天,同座一位退休的施姓老人告诉记者,他在十多岁时看到过两次白鳍豚,后来再没遇到过。“我们那叫白江猪,白旗。”他当时就已经知道了白鳍豚重现的消息,很高兴地给记者介绍了很多关于白鳍豚和铜陵的情况。昨天上午,记者碰到一位刚从胥坝回来的市民张云依(音),他手里拿着DV,说是刚刚到那边去转了转,看能不能碰上白鳍豚。“转了半天,没看到。”他告诉记者,虽然遗憾,但同样高兴。
据当地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介绍,铜陵是一个建设在铜矿业上面的小城市,上世纪50年代中期才成立铜陵特区,70年代才成立铜陵市。城市面积不大,人口才70多万,但街道非常整洁、干净。“我们近年来对环抱比较重视,希望能给长江的水生动物一个好的环境。”新闻办主任张进说。
本报记者倪志刚 安徽铜陵报道
(潇湘晨报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