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芳 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司机、两名担架工。五人一个小组,五人一辆救护车。在120急救中心东区分中心,像这样的急救小组共有10个。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这是一群随时准备出发、时刻守护生命的人。
10月4日上午11时19分,120急救中心东区分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光华里小区一位48岁的男性看电视时出现胸痛、出汗现象,20分钟都没有缓解。分中心主治医师芦宇迅速叫上他的小组,冲出中心所在地——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平房区,跳上救护车,一路往南奔向光华里。
11时29分,芦宇和他的搭档们扛着仪器赶到患者家中。心电图显示这位病人患的是心肌梗死,而且面积很大,十分危险。吸氧、实施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进行硝酸甘油静脉点滴……训练有素的救护人员各司其职,15分钟内为病人做了现场紧急救护,同时通过调度中心,给最近的朝阳医院心血管绿色通道打了电话,那边已经做好随时迎接病人的准备。
11时44分,救护车从患者家中出发。11时48分,病人被推进朝阳医院。
“这是今年"十一"期间救助的比较危重的一位病人。心肌梗死对抢救时间要求非常高,早一分钟,病人救治成功率就会高很多,后遗症也会相应减少。”刚刚回到分中心的芦宇大夫还没说上两句话,急救电话再次响起。他立刻拎起急救箱,再次冲上蓝灯闪烁的救护车。
同事帮着计算了一下,“十一”黄金周中,最忙的一天芦大夫出了14次车。平均下来,急救人员每班12小时要出车10次左右。东区分中心有50名左右急救人员,分两班,轮流24小时待命。
今年10月1日晚10时15分,晚班护士孔玉颖救助了一位外地来京旅游的70岁老人:“这位老人当天爬完长城后就开始打寒战、咳痰,发烧摄氏39.6度。接到电话后,我们迅速赶到了老人所在的酒店,现场为老人进行了血压、血氧、体温、心电图的测量,一边查找病因,一边把老人送往就近的医院。”
120急救中心东区分中心从三年前成立至今,一千多个日夜,这里电话铃声不断,白衣天使们穿梭不息。总在与死神赛跑的急救中心工作人员说,这样的生活虽然紧张,但很有意义。RJ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