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昊每年的9月1日,他会亲自为新生佩戴潞河中学的校徽,接他们入学;每年的毕业典礼,他会亲自给每一个学生颁发毕业证书,送孩子远行;每一个到过潞河的人,都会感叹这里的绿草茵茵,湖波荡漾……他说,这是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他叫张世义,今年是他担任潞河校长的第10个年头。
“学长教我做校长”
“潞河之于我,已不仅仅是工作单位,对她的感情已经融入血液。”张世义深情地说。他六岁来到这里,小学、中学、高中时光都在这里度过,他的父亲、妻子、两个女儿也都曾在潞河工作学习。正是因为这份“血缘”,潞河中学百年校史中的点滴,与父亲一起工作过的前辈,曾在这所学校中求学的学长,潞河遍及全国、全球的“校友会”,甚至是张世义的学生,都成为他当好校长的“智囊团”。
“学长、学生教我做校长。”张世义说。
1999年,已经88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侯仁之回到母校,不用人搀扶,他指着田径场说:“从这里走出去的人,腿是不该有病的。”侯老的话教会张世义重视学生的体魄。
一次,潞河中学1934届和1933届的两位老校友重回母校,在体育馆,两位老人共同回忆起,求学时老校长要求他们穿西裤必须把上衣扎在裤带里的往事,张世义奇怪他们居然如此清晰地记得60多年前的校长,“因为校长首先是我们的朋友。”学长的话让张世义有醍醐灌顶之感——首先做学生的朋友,这才是一个好校长必须承担的身份和责任。
“爱缘于责任”
从1998年至今,每个开学、毕业典礼,张世义都亲自操办。惯例的校长演讲,他都会以“祝福你们,亲爱的孩子们!”结尾。开学典礼上,他给新生亲手佩戴校徽时,眼中充满期许;他给毕业生逐一颁发毕业证书时,眼中满是留恋。这项类似高校授予学位的仪式已在每个潞河学生的心中留下烙印。一次,由于特殊原因,张世义没能给所有学生发毕业证书。第二天上班,70多个内地新疆高中班的孩子围住他,要求他补一个亲手发证的仪式。他们说:“校长,这一天我们等了四年。”
简单的仪式,但在张世义看来,却是对孩子的重视,对朋友的祝福。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在教育中言爱,是奉献,是责任,更需要勇气。”张世义这样要求他的老师们,“教师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但当你站在学生面前,教师就该去追求神的目标。”
在他的影响下,潞河中学的老师们渗透爱的教育,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北京最大的寄宿制高中,有的学生淘气,半夜里偷偷溜出去玩。一次,一名教师晚自习时发现班上几个孩子出去打台球了,她并没有怒气冲冲地到台球厅训斥学生,而是在台球厅外面等学生直到睡着。学生被老师感动了,再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给予学生爱,也收获爱。上世纪80年代,一个家里很穷的学生得了肝炎,当时工资只有几十元的张世义买了几袋麦乳精去看他,这个学生至今还记得;潞河中学新疆内高班每次过古尔邦节和肉孜节,按照风俗,父亲应该切烤全羊的第一刀,这些远离亲人的新疆孩子每次总是让张世义切那第一刀;去年6月的一个周末,新疆内高班的一个女生给张世义打了个电话:“北京的爸爸,父亲节快乐。”“办有生命力的教育”
“办教育,要从昨天汲取营养,富有今天的时代特色,符合明天的发展规律。”张世义这样解释他的教育理念。从教37年,担任19年校长,张世义一直把“办有生命力的教育”当成自己的追求,而教育的生命力首先体现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每一个到过潞河的人,都会感叹这里校园的优美,绿草如茵、湖波荡漾、古朴又不失现代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学生净化心灵;潞河中学的文艺演出厅仿照维也纳金色大厅而建,多个琴房、音乐教室;学校还开设了多门艺术课程供学生选择;学校还在新建游泳馆,翻建四百米田径场……“我要尽可能地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让他们在潞河度过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人不是万能的,更不是一无所能,而是各有所能;若就个人所长,个人所能而施教,没有不成功的——张世义如此看待他身边资质成绩各不相同的孩子,“办有生命力的教育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张世义说,“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潜质,因材施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在潞河,每个新生入学都首先要接受性格、心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测试,老师会根据测试结果帮助学生设计自己的人生规划,升学目标;潞河的学生课余时间自由支配,课程不仅包括国家课程、实验课程、民族课程、英语涉外课程、汉语涉外课程等六大课程体系以及综合实践课程,学生还可以在涉及文学、艺术、科学、体育等各个方面近80门选修课中任意选择,基本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潞河不仅仅是中学”
国外优质的基础教育大多在国际大都市的郊区,张世义并不满足于潞河中学仅仅作为北京周边优质教育的代表,他向着“中国基础教育品牌”的更高目标迈进。
1999年,北京地区高校开始扩招,优质高中教育瓶颈现象严重。“要使潞河的优质教育惠及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张世义在潞河连续四年扩大高中招生,使学校5年间一跃成为北京市规模最大的寄宿制普通高中。
2000年初,中央计划在内地12个城市举办新疆高中班,教育援疆,潞河光荣地承担了北京内高班的任务,2000年9月1日,首批新疆学生进入潞河,他们插入普通高中班学习,生活独自编班,这样不仅方便新疆和内地学生的交流,同时也尊重了新疆学生的民族习惯;2004年5月,首届毕业生走出校门时,潞河内高班的经验得到了教育部、新疆和北京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2001年12月,潞河获得聘请外籍教师和招收外籍学生资格,2003年2月外国学生已成建制进入潞河中学就读。至此,以高中部为主体,包括国际部、内地新疆高中班、潞河实验中学、潞河文化培训中心、潞河国际教育学园、潞河教育服务公司等实体的多元办学格局逐步建成,校园新增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相当于潞河过去130年建筑面积的2倍。
“步子大了,规模上去了,但作为现代名校,质量必须要有优势。”张世义和同事们一次又一次对潞河近十年的发展进行冷思考,明确提出要实现从数量规模优势到质量品牌优势的新突破。张世义还酝酿着发展对外汉语教育,培养中学层面的对外汉语教师,以满足世界各国汉语学习的迫切需求。
“潞河不仅是北京、中国的百年名校,同时,也该是融入世界的现代名校。”年过花甲的张世义望着窗外,憧憬着这所他倾注全部心血的百年老校美好的明天。RJ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