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魅力
———记发现亿吨级塔河油田和原油年产量突破500万吨的中石化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
中石化股份公司副总裁、西北石油局局长、西北油田分公司经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焦方正(中)深入油田重点勘测井调研。
公司广大科技人员为油田的勘探开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爱岗敬业的各族职工是企业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关爱职工生活构建和谐企业
著名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国西部三大含油盆地之一,但极其复杂的石油地质条件,给勘探开发带来被业内人士称为“世界级难题”的极高难度。1984年9月,前身为地质矿产部西北石油地质局的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西北油田分公司),在盆地北部地区雅克拉构造部署的沙参二井实现了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领域油气勘探的首次重大油气发现和突破,揭开了该盆地油气勘探的序幕。1997年,西北油田分公司发现塔河亿吨级大油田,使勘探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
10年来,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西北油田分公司坚持思路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相结合的大道,油气勘探、开发突飞猛进,新领域、新层位的突破和发现层出不穷。3000余名各族职工坚持弘扬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死亡之海”,立足岗位、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创出了累计提交塔河油田三级储量23.4亿吨油当量,探明储量7.2亿吨;原油日产量达15600吨,今年突破原油产量536万吨,天然气9亿立方米,已经跨入中国陆地十大油田行列,成为中国石化西部地区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实现经营收入、利润和人均经营收入、人均利润多项指标名列国内同行前列等一系列的骄人业绩,为党和人民递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思路创新:勘探开发的原动力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领域的研究属于“世界级难题”。面对这样的难题,西北油田分公司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逐步建立了具有塔里木盆地特色的古生界碳酸盐岩海相油气地质理论。这个理论的创新,不仅对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和我国古生界碳酸盐岩沉积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且对我国同类油藏的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这一勘探理论指导下,西北油田分公司形成了“逼近主力烃源岩,以大型古隆起、古斜坡为勘探目标,靠近大型断裂、大型不整合面寻找大型油气田”的勘探思路,一举发现了塔河油田。同时,公司在南疆库车前陆盆地南缘斜坡发现和落实了一批圈闭线索,坚定了中国石化在前陆盆地前缘天然气勘探的信心。特别是“十五”以来,公司在创立上述理论的过程中,实现了思路上的进一步创新,带来了油气勘探实践的四个大跨越。
一是系统研究了阿克库勒凸起的形成过程和动力学机制,确定了古溶岩发育的主要期次和规模,建立了岩溶发育的模式,查明了古岩溶储集体发育与分布规律,实现了勘探部署由“单一缝洞型储集体”到“整体评价和有规律整带部署”的跨越。
二是系统研究了油气成藏的动态过程,建立了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的成藏模式,高效地指导了该类型油藏的勘探部署,实现了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勘探部署由“全面开花”到“整体控制,先轻后重”的跨越。
三是深入研究了奥陶系地层沉积特征和古岩溶储层的形成机理,新发现了塔河油田南部广泛发育的奥陶系—间房组生物滩相裂缝—孔隙型储层和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裂缝—孔洞型储层,扩大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的勘探领域与层位,实现了岩溶缝洞型油藏勘探由“单一风化壳找油”到“多层位立体勘探”的跨越。
四是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塔北碳酸盐岩溶洞型油藏勘探的方法技术系列,实现了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勘探由“残丘高点找油”到“整体评价,全面部署”的跨越。
勘探思路的创新和突破,使塔河油田的勘探成功率达到了70%以上,达到世界同类油藏勘探的领先水平。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缝洞型油藏的含油面积由“九五”末的630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2840平方公里,基本探明了塔河特大型油气田。油气开发方面,公司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塔河油田的特点和难点,在深化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地质特征和油藏动态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制定出“以缝洞单元为油藏基本管理单元,实施差异化开发,滚动建产”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了“整体部署,分洞布井,逐洞开发,滚动建产”的开发模式,将已经投入开发的6个区块划分为152个缝洞单元,为开发奠定了科学基础。科技创新:为油田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西北油田分公司根据塔河油田碳酸盐岩领域勘探、开发的特点,坚持以国家重点科技公关项目为龙头,加快勘探、开发方法和工艺技术研究,加快形成配套技术,采取“边室内研究,边现场实验,边总结完善,边推广应用”的方式,展开了从油气成藏机制、油气储层识别、预测、保护;储层压裂到堵水采油、稠油开采、地面油建等各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方法技术科技公关,走出了一条“引进技术,结合实际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为我所用”的新路子。
一是创造性地建立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油气储层预测与识别评价技术。通过对所引进的国际先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和改造,建立了储层评价方法技术系列,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使缝洞型储层预测成功率达到了95%以上。开发井见产率达到了90%以上。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节约成本10亿元。
二是创造性地创立了缝洞型油藏描述技术。公司广大科技人员经过反复的研究、积累和生产实践,革命性地提出了“缝洞单元”的概念。彻底改变了对旧的认识,提出: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是一个“多缝洞系统、多压力系统、多渗流单元”的多多缝洞单元立体叠合的复合油藏。在此基础上,公司综合应用油藏开发地质、油藏工程和地震资料,提出了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描述与开发的系统思想和方法体系,建立了划分和研究缝洞单元的方法与技术,并将其成功地运用于塔河油田的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实践中去,共划分出7类、152个缝洞单元,使塔河油田开发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是配套了超深井钻井技术。随着公司勘探步伐的加快、勘探领域的扩大,工程向超深和复杂方向进一步发展,塔河油田盐下领域、超深层和天山南山前构造勘探的进行,给钻井工程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同时也推动了该公司钻机工程技术的发展。针对盐下深层不同地层情况,公司通过技术攻关,分别形成了包括长裸眼穿盐技术、过膏盐层“专封专打”技术的塔河地区穿盐钻井技术,以及超深井欠平衡、水平井、中短半径侧钻井、分支井、多底井、高陡构造防斜等一系列能够满足塔河油田勘探开发不同需求的钻井技术以及配套的完井固井等工艺技术。尤其是井深达8408米的亚洲第一深井“塔深一井”于2006年的顺利完钻,把我国的油气钻探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该井“钻头—套管尺寸配合序列”是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吸收并发展了国内最新技术成果,也是公司“十五”期间钻井技术成果的突出体现。该井的顺利完钻,使公司在钻井、钻井液、固井等技术方面都取得了新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是配套发展了碳酸盐岩油藏酸压改造技术。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以裂缝—溶洞为主,主力储层埋深5400米—6900米,油藏非均质性极强,具有超深、高温、高压的地质特点等,公司通过新型液体、新工艺的技术攻关和引进,通过室内研究、现场应用和评价等多种技术手段,研究并形成了具有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特色的超深层酸压技术体系。酸压工艺技术逐步走向成熟,目前已经成为公司十大核心技术之一,推动了塔河油田一体化进程。截止到2006年末,塔河油田共进行了600余井次的储层改造,累计增产原油900万吨。
五是配套发展了超深井超稠油采油工艺技术。塔河油田稠油具有超深、超稠“两超”和高温、高压、高粘、高矿化度、高含硫化氢“五高”的特点。近些年来,公司积极探索稠油降粘和增产办法,先后开展了掺稀、电加热、化学降粘、稠油大管径开采、电泵深抽及配套工艺的稠油开采技术。获得比较理想的成效。掺稀累计生产稠油261.69万吨,吨油成本平均降低120元,原油产量大幅度提高。
六是首创了注水替油提高采收率技术。2005年,公司创造性地提出了油藏注水、油田水置换原油的设想和技术思路。经过反复的大量的实验,获得了理想效果,这一技术方法的推广应用,对于提高塔河油田的油气采收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也为国内外碳酸盐岩领域缝洞型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可资借鉴的经验。
与此同时,一大批掌握现代化石油地质、地球物理、钻探工程、油藏开发理论和复杂工艺技术并具有丰富经验的中、青年骨干群体业已形成,公司的整体科研实力明显增强,为塔河油田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管理创新:油田持续高效发展的坚实保障
西北油田分公司在不断深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合塔河油田发展的新路子,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现代化的油公司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为塔河油田的持续高效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1998年,公司在国企改革中,率先由国家事业单位向国有企业转轨改制,进行队伍体制结构调整,初步建立了油公司管理模式。之后,公司不断加快改革和发展进程,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国有企业向现代化油公司管理模式、单一勘探向勘探开发一体化和勘探生产科研向生产经营的三个转变。尤其是2004年以来,公司进一步完善了专业化国际油公司的管理体制,建立了从生产运行、成本、投资管理到市场管理的十大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为科学规范管理奠定基础。
在积极推行市场管理、市场准入、项目招投标的基础上,全方位开放工程技术服务市场,选用国内最优秀的工程技术服务队伍,来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在招投标管理中建立了“适度竞争、规范有序、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油田工程市场竞争机制和“双赢互利”的甲乙方一体化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使塔河油田的勘探开发效率提高了数倍。在内控制度管理上,对内控规定的各业务流程、控制点及权限进行全面修订与优化,强化部门的责任意识,加强关键环节管理,重点做好流程控制点的执行,使98%的控制点得到了有效执行,企业的管理行为进一步规范。全面强化预算管理,采取“以预为先,先算后干,精细管理,持续改进”的思路,提升了预算管理水平。细化油气成本核算,按计划进度完成了油藏管理单元划分、地面配套技术改造、油藏经营管理单元评价,建立了基层采油厂成本中心架构,设置了286个成本中心,为油藏经营管理考核奠定了科学基础。去年,公司上缴利税达76亿元,占整个中国石化的十分之一。企业文化创新:油田发展的精神支撑
西北石油分公司各族职工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在继承发扬老一辈西北石油人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三光荣”精神的基础上,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使命,提炼出“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的新时期的塔河精神。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成为公司各族干部职工坚定信念、凝聚人心、增强斗志的法宝。
公司党委结合油田实际,不断创新独特的油田企业文化,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是把建立“红柳团队”与学习“胡杨精神”有机结合,增强油田广大职工扎根荒漠,为国奉献,为油田发展效力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党委一班人从红柳紧密相连,互相依存,争芳斗妍;胡杨傲立于大漠戈壁,“生长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后不朽一千年”的经历中深深感悟到了顽强不屈的大漠人生,鼓励身处荒漠的油田职工,向红柳和胡杨学习,以“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的精神,书写灿烂的人生。公司各企业不仅把学习红柳和胡杨精神作为座右铭,而且把学习艰苦创业的典型王首忠和管理标兵段峙剑有机结合起来,在整个油田掀起了争当“管理能手”、“科技先锋”和“岗位标兵”的活动。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紧密配合,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2004年以来,分公司坚持根据不同时段的不同工作特点,及时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竞赛等多种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阶段性任务目标的完成。为实现勘探开发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增强干部职工凝聚力、向心力紧密结合。多年来,公司积极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书画摄影征文比赛、歌手、歌舞表演、时装表演、健美操、篮球、足球等各类大型文体活动200多场,丰富了油田职工的文化生活。每逢节假日,油田各单位都会精心组织各种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节日生活,增添和谐气氛。公司先后举办了两届“文化节”活动,油田职工和家属们享受到了健康有益、美妙丰盛的“精神大餐”。近年来,分公司还经常性地组织退离休干部、职工参观考察塔河油田,让他们真切感受油田的新变化。为增强干部职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公司十分重视勘探开发成果、业绩、经验和精神风貌的宣传,通过在中央、省部级的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各种媒体,发表各类讴歌企业业绩、成果、精神风采的新闻作品3000多篇,出版报告文学、画册,以及创办了自己的文明建设阵地———《西北石油报》等,努力加大企业宣传和企业形象树立,有效地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增强了油田干部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把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生活与企业长远发展相结合。多年来,公司党委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真心实意地关心职工生活。从1998年开始,公司全面启动了“温暖工程”,到2004年,新增职工住房面积12万平方米。2005年至2006年,公司在乌鲁木齐基地新建高层电梯公寓4座,千余干部职工乔迁新居。塔河油田生产一线也新建了7个大型办公和生活基地,实现公寓化管理,配置了空调、冰箱、电视等各种设施;建起了图书阅览、游泳、健身、篮球、网球等各种学习和活动场馆。免费为油田干部职工提供卫生、可口的伙食。一线干部职工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为了解决一线职工看病难,公司在生产一线设立了应急抢救中心。根据职工的实际困难,公司从解决一线职工子女入学、上学和老人看病、生活等方面入手,在乌鲁木齐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站”。为了保证油田职工劳逸结合,公司多年前就在油田实行了轮休制度。公司还坚持开展“送温暖”活动,无论是节假日,还是生产大忙季节,公司党委和工会领导都要深入一线,慰问油田干部职工,送上新鲜的牛羊肉、果品、饮料等生活用品。多年来,公司每年用于职工的慰问金都在百万元以上。
把党建、廉政建设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提高党员干部防腐能力和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相结合。公司党委把基层党支部和“四好班子”建设作为党建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在勘探、开发中的主力军作用,采取分片包干的责任制形式,增强了广大党员的党性,发挥了党员在生产、科研中的作用,树立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四好班子”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思想修养,调动了积极性,促进了团结和谐,为职工群众树立了榜样。党风廉政建设的广泛、深入开展,增强了党员干部自律意识。尤其是公司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建立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系列廉政教育,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警示干部。公司纪委还对副处以上领导干部采取封闭式廉政教育,在各单位、各部门签定了廉政责任状,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员干部的自觉性,取得了显著效果,保证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把油地共建与帮贫扶困相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多年来,西北油田分公司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2005年以来,这个公司积极支持南疆库车和轮台化工园区建设和地方城镇气化建设,每年为南疆最大的化工企业—塔河分公司提供数百万吨原油,为稳定南疆能源市场做出贡献。为保证库车大化肥生产,公司每年提供5亿立方米天然气,促进了南疆农业发展。为轮台9万吨甲醇、32万吨合成氨和50万吨尿素等项目提供原料供应,带动了该县的经济飞跃。与此同时,公司还大力开展扶贫帮困和捐资助学活动,2005年,向阿克苏地区地震灾区捐款300万元,还投入100多万元为阿克苏柯坪县修建了希望小学、卫生院等。去年,又投入45万元解决柯坪的抗震救灾和农田水利改造。同时还与一些县、乡、村组成共建“对子”,使数千农牧民脱离了贫困,许多困难学生坐进了教室。
敢为人之先,“死海”起波澜,创新无止境,发展更无前。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领域勘探开发中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西北油田分公司广大干部职工,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他们深知自己肩头承载着的国家重托和人民期待,决心以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旗帜,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地按照中国石化油气资源发展的整体部署,结合塔河油田目前资源利用及油田勘探开发实际情况,以及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发展规划,在勘探上,努力实现“塔河之下找塔河,塔河之外找塔河”,开发上实现“提高采收率再造一个塔河”的发展目标,使原油探明储量累计达到10亿吨,天然气储量2500亿立方米;累计新增动用储量5,09亿吨,累计新建原油产能1138万吨;期末原油产量800万吨,天然气20亿立方米,实现1000万吨油气当量发展目标;在勘探上,努力实现“一个加快,两个突破”,加快塔河主体和天山南气田勘探步伐,实现“十一五”探明储量5亿~8亿吨、天然气2500亿立方米的发展目标,努力突破塔河深层和外围,实现储量接替,在开发上,努力实现“一个加快,两个提高,一个配套”。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新区产能建设,保持产量快速增长;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先导开发实验,加强老区调整治理,提高开发水平和效益。形成与缝洞型油藏配套的开发技术和提高采收率技术,努力实现采收率翻一番的目标,再造一个塔河;在科技上,努力实现“两个加大,一个加强,打好一个攻坚仗”。进一步加大科技投资、科技攻关、组织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勘探上重点组织好古生界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成藏规律、古生界超深层油藏成藏及勘探目标评价等7个科技项目的攻关。开发上重点组织好缝洞型油藏描述、储量计算、缝洞型油藏开发、调整、治理、改造等10项科技攻关研究;在改革与管理工作上,努力实现“一个建立,一个创新,十个抓好”。建立与油公司接轨的油公司管理体制,完善和创新具有西北油田分公司特色的油公司配套机制和运作模式。重点抓好管理决策、生产运行、市场运行、成本管理、薪酬制度、安全环保、劳务用工、考核、监督、信息十大体系建设;在队伍建设上,努力实现“一个提高,一个加强,一个探索”。培育一支与油公司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干部职工队伍,重点提高企业各级管理层的素质和水平,进一步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探索新体制、新用工制度下的技工队伍培养机制。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有着强烈历史使命感和紧迫责任感的西北油田分公司各族职工,一定会继续发扬“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的精神,勇于挑战油气勘探开发中新的世界级难题,坚持在创新中继续加快建设中国石化资源战略接替区的步伐,以崭新的姿态拥抱千万吨级大油田,为党和人民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