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6年10月,沈北新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行政新区,规划总面积1098平方公里,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和部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权。
仅仅一年时间,崭新的沈北新区用事实和成绩创造了令人赞叹的“沈北速度”,证明了一个新的体制机制给一个行政区域带来的惊天之变。
平均每天以近5.5万平方米的规模进行城市绿化。
平均每3天就有两个3000万元以上大项目落户。
平均每月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
天蓝水美、绿树成荫的沈北新区已成海内外项目投资新沃土和宜居新城区,“生态化新城区”的未来,近在眼前。
新体制
创新,是沈北新区永恒的主题;创新,是沈北新区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沈北新区一年迈出五大步的强大引擎。
2006年3月1日,通过原新城子区与辉山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沈北新区实现了土地、人力等资源优势互补和两地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的目标;同年4月27日,通过组建蒲河新城,整合了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实现了新区南部资源共享和区域整体开发,成为沈北大开放、大开发、大建设的起步区和示范区。
2006年12月26日,沈北新区被确定为辽宁省惟一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通过先行先试,实现了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了服务型、效能型政府,给新区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活力;2006年7月5日,通过组建两个服务中心和推行灵活的用人机制,迅速改变了新区投资环境,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2007年1月,通过组建六大经济区,彻底革除了新区北部原来乡镇之间各自为政、相互分离和互相制约的许多弊端,整合了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实现了新城子现代副城的资源共享和区域整体开发。
如今,沈北新区的体制改革正在提速。通过在土地市场、产权市场、资本市场等要素市场方面的先行先试,建立市场经济体系;通过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特别是社会保障等领域进行社会体制配套改革,来实现社会更加和谐;通过对农村现行的二元结构改革,使那里变成适应市场经济和开发经济的一元结构,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的产业化。
新产业
目前,沈阳市民吃、穿、用、住、教育都与沈北新区的产业发展息息相关。
吃沈北新区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沈北新区有北霸米业的优质大米,好利来的蛋糕、月饼,中粮集团的香雪面条,华美畜禽的鸡翅,华龙生产的方便面,以及辉山、伊利、蒙牛生产的牛奶,燕京的啤酒,百事、润田生产的饮料……这些产品在沈阳市民中可谓家喻户晓。
目前,沈北新区共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412家,在建项目36个。其中,北京千喜鹤、南京雨润项目年底即可投产;辽宁中稻、吉隆玉米年底将完成主体工程;匈牙利农产品产业园、星湖科技项目年内将陆续开工建设。
用沈北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引进项目25个,总投资近300亿元,达产产值千亿元。上海晨讯手机、北京德信手机、广东新邮通讯3G手机、大唐3G手机、日本大宇宙科技园、加拿大先锋软件、深圳中兴软件、深圳康佳电子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纷纷落户新区。
穿沈北新区的现代服务业。沈阳市沈北新区70亿打造东北最大的服饰集散地——东北旺力国际轻纺城,不仅在建筑规模上是东北最大,规划中的步行街,总长2公里,堪称东北第一步行长廊。位于其两侧的近千家世界名品专营店,更为沈阳市民提供了一个高档次消费空间。
住2007年,沈北新区已引进居住、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项目42个,总投资近648亿元。深圳农产品交易中心、台湾水果交易中心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进入新区。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型房地产公司,如广东碧桂园、香港雅居乐、香港恒基兆业等参与新区城市建设和村屯改造。其中:6家五星级宾馆、6家大型商业广场将陆续开工建设。
教育在沈北新区,你能在这里看到沈阳最好的学校。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沈阳农业大学高职学院,东北育才、沈阳二中等20多所名校汇聚沈北。
新城市
年轻的沈北按照“天蓝、地绿、水清、路畅、宜居、宜业”的标准,今年,新区政府运作40亿元资金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人居环境。
(一)路网工程 构建城乡一体的“六纵六横”主干路网,将新区内的六个经济区连为一体,实现区内资源共享、产业互动,也使新区与沈阳母城连接更为紧密。(二)水系工程 实施33公里的蒲河综合整治工程和10公里的长河改造工程,将两河建成集滨水公园、休闲广场为一体的城市生态内河。(三)绿化工程 以“大色块、大韵律、大绿量”的方式,对主干道两侧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开展绿色村庄活动,植树236万株,形成绿色沈北、生态沈北的新景观。(四)中心副城改造工程 实施了新城子中心副城改造,建设银河公园、北斗生态公园和长河公园,使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五)配套工程 由民营企业家投入建设的集中供热、用水工程、供气工程进展顺利,满足新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需要。(六)村屯改造工程 实施村屯整体拆迁,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现已整体拆迁村屯20个,动迁居民1.2万户。同时,新区政府补贴10亿元,建设百万平方米农民优惠住房,年底所有被动迁农民全部喜迁新居。
新生活
沈北新区以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工业化,让广大区内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一是大力实施安居工程。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建设被征地农民优惠住房133万平方米,安置动迁居民1.56万户。二是大力实施就业工程。利用区内拥有多所职教院校的优势,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做好待业人员和被征地农民技能培训,确保全年培训2万人次以上,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并对每个零就业家庭安排一个公益性岗位。被征地农民只要不挑不拣,都能就业。三是大力实施保障工程。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对社会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力争在三年内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将陆续投入8亿元全面启动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工作,符合参保条件的5.28万被征地农民将全面完成由农民变市民的过渡。
本版稿件由蒲河新城宣传部记者 赵国清采写图片由王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