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丁洁/摄 |
安阳18岁女孩要把河南文化都装进瓶子里
大河网讯
大河网-河南商报报道:(记者臧金生)提起《清明上河图》,人们马上会想到北宋画家张择端,而河南安阳一名18岁女孩,能将这幅名画“画”在花瓶等水晶体内。
《清明上河图》“画”在花瓶内
10月4日上午,清明上河园门口北侧湖边的人行道上,不少人围在一起观看两个水晶花瓶。一个穿白色休闲上衣的女孩手指花瓶,正向游客介绍花瓶内画的制作过程。
闫瑾展示的水晶花瓶内坯上是一幅彩色的《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市区车水马龙,人物个个形神毕备,惟妙惟肖,极富情趣。
花瓶高32厘米,瓶口、瓶底各有两个口。瓶口直径为8.8厘米,画口直径2厘米;瓶底直径9厘米,画口直径2.5厘米;瓶体最大直径为11厘米。
闫瑾说,瓶内的画是我国一种特有的传统工艺“内画”。整幅画是用勾笔,从花瓶的上下两个瓶口分别绘制,整整用了一个月才完成。因为花瓶瓶体直径不一,且整个瓶体是弧形,所以她将画面分成两部分。从瓶口画口完成三分之一,其他部分是从花瓶瓶底画口完成的。此外,在绘制中,她将每天所画内容进行了分解,做到心中有数。
提供照片,啥都能“画”进去
10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鹤壁市淇滨区鹤翔东区考试书店东楼,走进闫瑾的工作室。
工作室的展柜上摆放着一件件水晶内画艺术成品。有《清明上河图》、抱春图、迎春图、富贵牡丹、五牛图、骏马图等38种,个个色彩艳丽、栩栩如生。有掌心大小的鼻烟壶、打火机、烟灰缸、香水瓶等。还有直径十几厘米到几十厘米的水晶球、花瓶。
记者数了一下,内画为的《清明上河图》品种有水晶花瓶、鼻烟壶、打火机、烟灰缸、笔筒等5种。
闫瑾正坐在工作台前,一手扶水晶球,一手拿着一根与筷子一般长的带弯钩的带皮铜线,从球体上一个小孔伸入,用铜线的弯钩钩尖在球体内壁绘画。
“正画的是‘花开富贵’。”闫瑾说,带皮铜线是金属杆勾笔,有勾笔、擦笔两种,整个画都要通过球体2厘米的小孔,伸入勾笔和擦笔绘制完成。
“想画婚纱照或个人肖像的也可以,只要给我拿来照片,我就能画进去。”闫瑾说。
拜师冀派内画肖像大师
闫瑾说,自己与内画结缘是在2003年9月。当时她的一位亲戚在旅游时给她带回一个内画的鼻烟壶。2004年,闫瑾初中毕业,便开始研究内画。期间,她先后十几次赴广东、山东、河北。2004年8月,闫瑾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作品《松鹤延年》。
2005年农历正月初六,在河北衡水市,闫瑾被冀派内画肖像大师刘建超收为学徒。
闫瑾说,内画用铜丝做笔,很细,作画时,全靠拇指和食指用劲。此外,内画与在纸上作画不同,它要求一次成功,一旦画错,很难擦掉。加上,内画的创作时间比较长,一件作品有时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有时,大拇指都肿了。”闫瑾说。
今年4月,闫瑾画成了自画像后,回到了河南。9月4日,在鹤壁市淇滨区鹤翔东区考试书店东楼开了一间工作室。
“闫瑾的悟性挺高的。”冀派内画肖像大师刘建超说,内画需要3年的基本功,他没想到闫瑾能学这么快。
“单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要把自己所学的内画技巧传授给更多的人,将内画艺术发扬光大。”闫瑾说,她将以河南的山水、风土人情等为题材,创作出蕴涵河南文化特色的内画作品来。
新闻链接:
内画,是我国一种特有的传统工艺,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内画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影响最大,不久前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冀派内画的发源地——河北衡水,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之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