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西藏拉萨布达拉宫消防大队
编者按
在雪域高原的瑰宝———西藏布达拉宫中,常年驻守着一支仅30名官兵的消防队———布达拉宫消防大队。每天清晨拂晓,他们的身影就开始在布达拉宫2000余间房屋中穿梭;夜阑人静,他们仍然脚步一刻不停地巡查每一盏酥油灯、香炉。
这支组建于1984年的队伍是不能以灭火救援论英雄的特殊队伍,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守护着布达拉宫的平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丰富内涵。23年来,在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的守卫之下,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没有发生一起火灾。
本报记者 徐伟
洁白的雪山,湛蓝的天空。藏香缭绕着金顶,酥油茶的醇香从布达拉宫弥漫出来。
一辆红色的消防车停靠在布达拉宫的山脚下,车上一名穿着消防制服的藏族小伙子瞪大眼睛仔细观察着熙熙攘攘的游客和朝圣的信教群众,生怕一次疏忽,将火灾隐患带入布达拉宫。
这个藏族小伙子叫益西次仁,是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的一名班长。9月6日这一天,记者来到西藏拉萨采访布达拉宫消防大队,他正好在山下执勤。
益西次仁告诉记者:“消防大队每天分成两个消防班执勤,一组在山上布达拉宫内,一组负责山下布达拉宫周围,我们的任务是将每一个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事实上,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经不起任何一起火灾的侵袭。整个宫殿为土木石碉楼结构,耐火等级相当低。与此同时,殿内2000余间房屋内存放着大量的经书、唐卡、锦缎,火灾载荷大,防火难度高。
“一个飞溅起的火星,一个忘记拧灭的烟蒂,都可能毁了这座雄伟的宫殿。”西藏消防总队党委书记、政治委员琼色告诉记者,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的使命就是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保证布达拉宫不发生一起火灾。
为了更好地保护布达拉宫,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1984年6月28日,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的前身———布达拉宫消防班正式成立。随着消防任务的不断加重,2003年7月,消防班升格为中队;2005年7月,又发展为大队。
巴掌大的队伍挑起天大的责任 从消防班到消防中队,再到消防大队,这支消防队伍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负责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和重要文物单位的消防安全。
耸立在拉萨红山上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西藏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群建筑。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而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珍藏着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奇珍异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每年来此观光的国内外游客和朝拜的佛教信徒多达200多万,确保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的消防安全,事关西藏发展稳定的大局,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大队长洛泽登说,我们这个巴掌大的队伍,却有着天大的责任,来不得半点马虎。
春夏秋冬,每天天不亮官兵们就起床,打扫庭院;朝佛信众上来了,忙着协助维持秩序;早饭后,观光游客又上来了,执勤巡查是否携带火种;宫殿关闭后,还要对用火用电进行细致复查。
40岁的僧人洛桑顿珠每每谈及消防官兵,总是感慨万千:他们真是太辛苦了。就说晚上的巡查,熄了酥油灯,若是灯芯有烟,得掐灭;用手触摸香炉内的香灰,若是有余热,得浇熄;电灯未关,得断电。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官兵们一身汗水一身灰。
数千栋房屋,近万盏酥油灯,150多米的落差,官兵们每天上下巡查,从未间断。有人计算过,23年来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的官兵执勤走过的路程相当于绕地球两圈半。
磨破嘴皮搬迁千盏酥油灯 桑烟缭绕袅袅,诵经此起彼伏,千盏酥油灯亮了,成群结队的信徒顶礼膜拜。在布达拉宫这看似司空见惯的场景,却被消防官兵的“火眼金睛”看出了破绽。
消防官兵进驻布达拉宫后,多次与布达拉宫管理处工作人员一道,全面检查了22个宫殿和重点部位的通道。
检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布达拉宫现存吐蕃王朝时期仅有两处建筑之一的帕巴拉康殿所点千盏酥油灯,火灾隐患尤为突出;许多朝佛信徒,手持点燃的酥油灯出入此殿。
一边是千百年来朝佛信徒沿袭的传统习惯,一边是随时可能吞噬世界文化遗产的严重火灾隐患,洛泽登第一次体会到了“棘手”的涵义。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为了保护布达拉宫的平安,消防官兵们迎难而上。
干吗?要把千盏酥油灯搬迁到山下!布达拉宫的僧人们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为了让僧人和信教群众更快、更好地接受防火措施,洛泽登“引经据典”:公元十七世纪时,布达拉宫就有“帕巴拉康殿夜间只点一盏大酥油灯且须专人看护”的防火规定。
苦口婆心,磨破嘴皮。洛泽登与战友们耐心细致地做僧人和信教群众的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僧人和信教群众终于理解了消防大队的一片苦心:只有保证布达拉宫的绝对安全,他们才能永久地来诵经和朝拜。
帕巴拉康殿的千盏酥油灯被搬迁到了山脚下专门供奉,布达拉宫的香火没有受到丝毫影响。与此同时,布达拉宫的各殿内再也看不到手持点燃的酥油灯四处朝拜的信徒。
“千盏酥油灯的搬迁既消除了火灾隐患,对文物起到了最直接、最有效的保护作用,又不影响其整体风貌,充分尊重了信教群众的意愿,大家也逐渐和理解了我们的良苦用心。”洛泽登说。
从消防队变成防火队宣传队 宫宇叠砌,回廊曲折。布达拉宫殿内精美的唐卡、华丽的锦缎以及琳琅满目的珐琅、陶瓷,令每一位前来观赏的游客无不陶醉其中。然而,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的每位执勤官兵却一刻也不敢“陶醉”。
在红宫休息室内,一名被美景陶醉的外国游客在小憩时下意识地摸出了装在口袋的香烟。
“Sorry,Thereisnosmoking!(请不要吸烟!)”眼尖脚快的益西次仁一个箭步走上前,微笑着提醒说。
这位外国游客抱歉地笑了笑,把香烟重新塞进了口袋。
“你会英语啊?”看着记者吃惊的表情,益西次仁笑着说,为了让布达拉宫的朝佛群众和国内外游客真正了解布达拉宫并且遵守消防安全的规定,大队官兵利用休息时间认真阅读布达拉宫的历史资料,坚持学习藏语、汉语、英语三种语言,当好布达拉宫的义务讲解员、朝佛群众和游客的服务员、消防知识的宣传员。
“来布达拉宫旅游的国外旅客每年递增,如果不会点英语,怎么能把布达拉宫宣传出去,怎么维护宫殿的消防安全?”益西次仁说。
CanIhelpyou(我能帮您什么呢)?Thereisdanger,Pleasetakeoffimmediately(这里很危险,请立刻离开)……这些日常的英语会话,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的每位官兵都能张口就来。
布达拉宫消防大队还紧紧围绕“消防宣传进寺庙”活动,积极主动地指导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重点开展好“五个一”工作,即建立一支义务消防队伍,健全一份防火档案,设立一个消防公开宣传栏,签订一份消防安全责任书,开展一次消防自查自纠,努力完善各单位自身的消防安全监督和管理机制。
仅2003年以来,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官兵就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的僧侣及管理处工作人员义务授课160余次,向各族人民群众发放消防宣传资料11万余册,向10余万各族群众和游客宣传普及消防知识和基本消防技能。
几年来,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3次,分别被公安部和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公安消防部队英模群体”、“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7年9月20日,公安部在拉萨召开命名大会,授予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布达拉宫模范消防大队”荣誉称号。
“布达拉宫不仅是信教群众的布达拉宫,更是西藏、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将携手社会公众,共同维护布达拉宫的永久平安。”琼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