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10月8日电(记者 刘翔霄)他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校长,然而却被无数重返校园的孩子和家长记在了心里;他在做着一些今天看来似乎并不起眼的事,却为数年之后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他,就是山西忻州市静乐县职业中学校长张俊富。
1955年,张俊富出生于静乐。在他的记忆里,幼时家中生活艰难。读师范时,他每学期仅靠15元钱勉强度日。
“钱是父母七拼八凑来的,全都是钢镚儿和毛毛钱。”张俊富说,也许就是这样的经历,对自己三十年来的从教生涯,以及以后创办特困班产生了影响。
1999年秋,正是新生入学的季节。时任康家会中学校长的张俊富发现,有学生因拿不出学费而没来报到。接连多日,他夜不能寐。经过反复考虑和沟通,他决定设立特困班,对特困生就学费用实行全免或半免。
这个想法得到了学校和上级部门的支持。春节刚过,张俊富就和老师们一起,翻山穿沟开始了家访。特困班头次招收了36名学生,次年又收了50名学生,此后每年招收一届。
特困班开班后,慕名而来的学生越来越多,张俊富肩头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他一边压缩学校开支,一边向各方争取资金。许多社会热心人士闻讯后,或捐款或送物,有的还与特困生开始了“结对子”式的跟踪救助。
两年前,张俊富调任静乐县职业中学校长。职中是个无人愿管的烂摊子,没有好老师,每年招不到几名学生。张俊富走马上任后,首先充实了师资力量,接着与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学校的情况逐年得到了改善。但直到现在,学校的办公桌椅等都还是赊欠而来,学校由此得名“赊出来的职中”。
张俊富算过,全县每年有两千多名考生落榜,农村另有4万左右的剩余劳动力。他有更远大的计划:“我希望他们都能来接受职业教育,用所学一技之长来改变现状。”
许多外人难以想像的辛酸和难堪,办学过程中张俊富都曾遇到过。他想过退却,特别是身体不好时。可是一想到学校和学生,他始终未能歇下来。办法总比困难多--张俊富常说,一旦认准的事就要尽力去做好,即使再难也要坚持。
由于工作过于忙累,张俊富忽视了自己的健康。两年来,他因患肾炎先后5次住院,3次接受手术。右肾脏被切除后,医生给他开出了“一日三餐”,但实际上他根本没时间去执行。
“要想改变大山的面貌,根本在教育,关键在人才。”张俊富在工作笔录中如此写道。而培养一个学生,扶持一个家庭,让山里的百姓摆脱贫穷,则是他自始至终的心愿。
多年来,他从未放弃努力。也就在前不久,喜讯再度传来:特困班保持了90%的升学率,特困班毕业生高考中榜人数占到了全县达线总数的四分之一。张俊富觉得,这就是孩子们给予他的最好回报。
秋日里的大山层林尽染,仿佛在提醒人们,收获的季节已经到来。
(责任编辑: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