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马首
制玉工序之透花
制玉工序之打钉
编者按:巴黎的臧渡洋先生通过编辑部信箱发来信件,提出“文化复兴更需保护好文化遗产”的看法,并撰文介绍中国的玉雕。本版特将他的信和文章编发,与广大读者共飨。
尊敬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
在国外学习生活期间,人民日报海外版是我最喜欢的报纸,它不仅为我打开一扇了解祖国的窗口,更让我沐浴到祖国文化的雨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只是经济上复兴,更是文化上的复兴。而要实现文化上的复兴,更需要我们保护好自己的文化遗产。
我非常关注文化遗产版,贵报一直致力于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功在千秋!
在国外,很少有人了解中国的玉器,也从来没见过西方人佩戴玉佩的。因此,我撰写了《中国玉雕》一文,希望能在《文化遗产》版发表。
臧渡洋
2007-9-11于巴黎
在中国,玉是纯洁、富贵的代名词,“冰清玉洁、琼楼玉宇、金玉满堂”等等涉及到玉的美好词汇不胜枚举。中国是用玉最早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用玉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玉石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玉的前世今生:从工具到神器
早在7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人们就开始大量使用玉器。最早的玉器是以生产工具的形式出现的,比如蛇纹石制的砍砸器、彩石石凿、水晶制的石刀、和田玉斧等,这是因为玉石有着普通石头所不具备的致密、坚韧的特性,非常适合制成当时的生产工具。
到了氏族社会,玉器开始淡出生产工具的行列,逐渐演化为一种符号——人类能力外化和延伸的符号,以至成为沟通天人的中介。
在政教合一的时代,人们对自然具有极大的恐惧感和神秘感,对天怀有无比敬畏的心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与天的对话,这种对话逐渐演变为系统的祭祀礼仪。作为天人中介的玉器也逐渐演变为系统的玉礼器。玉礼器的造型或者是某种图腾,比如鸟造型和龙造型的玉器,或者是某种象征意义的符号化,比如许多玉琮、玉钺上都雕刻有“神徽”或简化了的“神徽”。总之,玉礼器透露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宗教内涵。
玉器在古代的政治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各种礼仪,包括祭祀、朝见皇帝都必须用玉,而且有一套完整的规定。春秋战国就有“六瑞”的规定,即所谓“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从秦朝开始,皇帝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
玉在文化观念上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儒家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用玉观;东汉关于“玉,石之美者,有五德”的说法,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物理特性: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比喻为人的五种品德:“仁、义、智、勇、洁”。
秦汉以后,玉器流入民间,则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纹饰和造型,用来表达喜庆、吉祥。
历经沧桑的精灵
“玉不琢,不成器”,中国历代王室朝廷皆设有玉器作坊,进行生产。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和文化特点的不同,使得玉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良渚玉器体型庞大,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造型多样、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显露出朴素稚拙的风格。
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色。
商代已开始有了大量的圆雕作品,此外玉匠还运用双线并列的阴刻线条(俗称双勾线),有意识地将一条阳纹呈现在两条阴线中间,使阴阳线同时发挥刚劲有力的作用,把整个图案变化得曲尽其妙。既消除了完全使用阴线的单调感,又增强了图案花纹线条的立体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也是玉雕艺术光辉灿烂的时期。春秋时士大夫,从头到脚,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饰,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复杂化。所以当时佩玉特别发达。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是大量龙、凤、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动态美的S形,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
秦汉玉器与精雕细刻的春秋战国玉雕相比,在艺术风格上趋向雄浑豪放。汉玉隐起处常用细如毫发的阴线雕饰,有如古画上的游丝描一般刚劲有力,以弥补其立体感不强的弱点。这是汉玉技法上的一个特点,对后世玉器有着深刻影响。
唐、宋时期玉器色如羊脂,光泽晶莹,质地精良,技术精湛,禽兽花卉的题材和玲珑剔透之器增多。由于当时绘画、雕塑艺术的成熟,使得玉雕写实能力大为提高,在形神兼备上达到了极高的造诣。
元明清时期南北两地玉器普遍发展,是中国玉器史上极其光辉的时代。在继承宋代玉器特点的同时,元明玉器还受到文人书画的影响,发展了雕琢文人诗词和写意山水画的玉器,也往往镌刻名家款识,追求文人高雅的情趣。清代玉器,在乾隆时期技艺成熟达到空前的高峰。
灵动飘逸的现代玉雕
到了现代,玉雕的宗教意义和政治意义没有了,但是它的美学价值和精神内涵得到发扬,使得玉雕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以翡翠为载体的现代玉雕,灵动飘逸又极具文化内涵。翡翠本身即为“红翡绿翠”,两种颜色具有鲜明对比。尤其是绿色,是大自然中最具生命力的色彩,深受人们喜爱。
最好的翡翠一般会以素身的形式出现,“大器不琢”,不假纹饰,以表现玉石最天然的美。比如手镯、扳指、戒面,有“无绺不遮花”的说法。但是并不是说翡翠花件就不好,好的玉雕作品,能够使玉石材质与雕刻题材完美结合,珍藏于北京故宫的清期玉碗,丝丝飘翠与白色的底子相称,犹如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就让人惊叹:“此物只应天上有”。
翡翠雕刻的题材十分广泛。一些直接采用传统玉雕的题材,比如观音、钟馗、关公等。还有一些仿古雕件,直接再现古人的创意和精神。仿佛把我们带回到沧桑的过去,仿佛看到车马奔腾的古战场,仿佛看到先人对天地庄严的祭祀。这是纪录历史、传承文化的很好载体。再有就是现代人根据玉石本身的特点,进行创意,取材完全来源于现代人对生活的感受。比如美人鱼。另外一种是古今结合的,比如传统的造型,采用现代的镶嵌工艺,使得玉雕作品既有历史感又有现代气息,厚重而不落后,现代而不流俗。
然而,在欧洲不少城市的珠宝店里闲逛,却很少见到中国的玉佩。难道玉石之美只能得到中国人赏识吗?
我们盼望着,我们的玉雕能够走进西方国家的寻常百姓家。让玉雕这朵中华灿烂文明的奇葩在世界艺术的花园里绽放奇光异彩。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东方之美,领略到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