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沈阳10月9日电 (记者何勇)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沈阳沈北新区,10日将迎来一周岁生日:在2006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沈北新区今年上半年地方财政增长240%;利用外资近2.5亿美元,增长超过200%,平均每4天就有一个亿元项目落地。
作为辽宁省惟一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北新区在管理体制上寻求新突破。2006年3月,沈阳将原新城子区与辉山农业高新开发区合署办公,组建沈北新区;紧接着,又将辉山等3个省级开发区合并组建蒲河新城。沈北新区探索出行政区与开发区合署办公的新体制:由行政区统筹负责区域发展,经济建设职能向开发区倾斜;开发区主要职能是发展经济,其社会事业管理职能逐步向行政区移交。
今年1月,沈北新区打破乡镇行政区划,将全区14个乡镇划分为6个经济区,成立经济区管委会,分别发展6个不同的产业。经济区主要负责本区域内引进培育项目等经济工作,而乡镇负责行政社会管理。此举有效地革除了以乡镇为单位,各自为政、相互分离、互相制约和招商引资中遍地开花、低水平开发的弊端,构建起区域整体开发的平台。
在用人机制上,沈北新区整合区内资源,实行公务员与政府雇员相结合;同时,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在开发区、招商中心和服务中心,实行“全员聘任、档案封存、竞聘上岗,绩效挂钩”的用人机制。今年上半年,蒲河新城有40名机关干部受到奖励,占员工总数的10%;淘汰、处分37人,有的干部被免职、降职、亮黄牌,有的员工被亮黄牌、降工资。
沈北新区还积极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业、光电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业。目前,沈北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之一,汇聚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7家。一年来,新区荣获多项荣誉: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全国生态示范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和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被科技部批准为东北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还被有关协会评为全国十大物流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