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工捐出50万“报恩款”
孑然一身,在租来的房子里过着俭朴生活,江苏大学一位76岁的老教工,多年来一直默默助困助学。日前,他又将一笔50万元的“报恩款”捐给学校,设立“爱生奖助学金”,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一枚戒指引发“报恩款”
这50万元的“报恩款”是老人远在加拿大的表哥赠与的。老教工说,其母亲兄妹四人,表哥是大舅家的儿子,从小与他们一家感情甚深,被父母视如己出。1948年,表哥从东吴大学毕业,但时值战乱不得不赋闲在家。看着表哥空有抱负而无处施展,老教工的母亲心急如焚。一天,母亲拿出一只珍藏多年的陪嫁戒指,资助其表哥出去闯世界。表哥后辗转去了香港,从建筑工人做起,后在船王包玉刚的公司谋事,逐步立住了脚跟,随后有了自己的事业。
当年意气风发的表哥如今也是耄耋之年。尽管在后来的交往中,一家人谁也没有提及过当年那段往事,但表哥对姑母危难时刻挺身相助的恩情一直铭记在心。今年4月份,已移民加拿大的表哥打电话询问老教工的身份证号,不知个中底细的他如实相告。两个月后的一天,一张7万美元的汇款单不期而至。老教工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表哥要报恩!
爱心老人一直关注贫困生
9月,江大有了首个以本校教工个人名义捐助设立的奖助学金——“爱生奖助学金”,总额为50万元,分5年使用,每年10万元,专门用于资助学校品学兼优的贫困在校大学生。出资人就是这位老教工。
“这是一笔报恩钱!我应该把它用到该用的地方。”老教工对记者说,他一直对贫困生比较关注,但苦于能力有限。接到这笔巨额“报恩款”后,他很快就拿定主意。奖助学金之所以命名“爱生”,江大学生处助困中心的陈主任透露,“老教工各取了其母亲和表哥名字中的一个字,另外就是要彰显其关爱学生的情怀。”
记者了解到,老教工最见不得别人受苦受穷。早年在江大基建处,哪个民工家中有急难事,他就从微薄的工资里挤钱接济。退休后,他无意中听食堂师傅说,一些贫困生没钱吃饭,仅靠捡别人吃剩的饭菜填肚子,他心里一酸,此后,便对贫困生多了一分留意。寒暑假他特别注意学校值班室,“别人都回家团聚了,值班的孩子肯定是贫困家庭的!”他总要掏个一两百元给值班的学生。三年前他结识徐州大学生小李,6月拿到汇款后,得知将毕业的小李还欠5000元学费,他马上帮其还清……
多年助困自己安贫乐道
76岁的老教工是上海人,曾就读于上海第二医学院,1951年响应号召投身新中国建设,先后在华东工业部、河南农机局等地工作。1981年,他从国家农业机械部调至镇江农机学院(现江苏大学)基建处。
虽然一直独身,老教工却性格开朗,还是江大校园里出名的超级京剧迷,尤其对梅派唱腔情有独钟。“京剧事业”上的投入一直不小,再加上不定时地资助他人,老教工几乎没有积蓄。他至今所住的50多平米的房子还是学校公房,每月须缴近百元租金。房子没有装潢,里面的陈设也很简单。
老教工说多年助困助学,也给了他莫大的安慰和精神上的巨大享受,让他的晚年变得多姿多彩。平时,受助大学生会陪他聊天,教他上网,帮他下载京剧。每到元旦,他们都来老人家里,每人一个节目,“家庭联欢会”让老教工能回味一年!
采访结束时,老教工再三恳请记者千万不要提及他的名字:“我资助学生,自己也是受益者,不是想扬名,也从不希望他们回报我个人。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受资助的学生,能够心怀感恩之心,发奋学习努力工作,学会感恩回报社会。”
通讯员张明平 陈立勇 本报记者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