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翡翠
虽然一些交易开始逐渐远离中缅边境。
为了让原石的价格只升不跌,缅甸无所不用其极地有效控制着流入市场的原石量。第一个对“八三矿石”泛滥做出反应的,不是后来供过于求的市场,而是缅甸政府,当它意识到这种可以大量开采并给政府带来收益的翡翠上市后,产生了过多在外形上足以以假乱真的翡翠制品后,便果断地切了源头。
任何威胁到缅甸对于翡翠价格垄断地位的倾向都会被阻止。另一个富有代表性的例子是“铁龙生”翡翠。这种以矿的发现者命名的翡翠品种以“颜色取胜”,它和“八三矿石”的区别是不需要人工处理,就拥有极为诱人的绿色。桑金华说:“市场上刚见到这种石头,大家都没法判断是什么场口出的,就根据颜色来定价,用‘铁龙生’制成的翡翠镯子也可以卖到10多万元1只,但很快‘铁龙生’矿的开采开始加速,原石不断涌入市场。每公斤原石价格瞬间降了数十倍,这种在专业人士看来‘年限不够’的翡翠,在市场受到热捧。缅甸方面意识到,它对翡翠价格的冲击太厉害了,下令封存全部‘铁龙生矿’。”
1996年,缅甸政府宣布准许私人进行翡翠原石交易后,堵住了缅甸商人边境走私的通道,翡翠交易大多数回到缅甸本地进行。大陆的买家不用再像90年代初的广东人一样,先坐飞机到昆明,由昆明倒夜班车到大理,再从大理搭一天的车到保山,这样费尽周折才能进行一次原料的采购买卖了。他们可以直接飞到原料产地缅甸的瓦城。
以监管交易、增加税收为目的的缅甸“公盘”,因为可以减去云南这一道中间环节,对广东的翡翠商人有更大的诱惑力。
但对那些拥有货源的缅甸商人来说,则极不情愿接受这种选择。当面交易的传统议价方式,虽然效率低下,但对货主有利,他有充分的余地考察不同买家的出价,来决定手上的货可以卖什么价。“公开拍卖”方式下,货主就失去了不断试探买家的机会。在缅甸商人看来,政府增加的收入是分去了他们的收益。“更让他们心存不满的是缅甸‘公盘’的规定给他们增加了风险,因为如果他的报价过高,导致原石流拍,货主需要垫资给拍卖方买下自己的石头。”于冬河说,“这无疑给货主报价施加了压力,让卖方变主动为被动,他们在喊价时,要考虑买方可接受的价位。”
为了寻求更高的回报,一些翡翠毛料供应商想方设法绕开缅甸政府,寻找各自的生意伙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