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10月12日电(记者陈杰)大学校园彼此之间不称官衔,只称老师、先生,这是著名作家王蒙今天在天津大学“人文精神与大学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倡导。身兼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院长的王蒙抨击国内高校人文教育出现“稀奇古怪”的问题,第一个表征就是官场化、官本位的影响侵入大学。
说到此,他沉吟片刻:“此时无声胜有声”,意味深长。
研讨会是由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主办。王蒙抨击高校人文教育缺失的现象还有市场化风气盛行,急功近利,学术腐败,各种不良操作和竞争,道德、价值失范,部分大学师生员工不知道不可以做的底线。
第三、学科划分越来越专、越来越狭窄,应有的人文知识教育缺乏,语文水平越来越低,错别字满天飞,名为“对联”,既不“对”,也不“联”。最基本的中国文学名著、世界文学名作不知道,一些高级知识分子、科学家,信奉邪教,这与文化知识过专、过窄密切相关。
第四、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多元,习惯浅思维,不习惯用自己大脑的分辨能力。王蒙说,通俗化是好事,任何真理都希望普及,发挥强大的力量。但真理的通俗化、简明化、形象化修正了真理的内容、实质,使真理贬值。
第五、在弘扬传统以及“现代”或“后现代”的名目下,复活、泛滥本该淘汰的历史沉渣,如占卜、看八字、看风水等。
王蒙建议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加强大学的人文教育,除彼此不称官衔外,他还倡导大学更多举办人文素质以及通识讲座;推出更多艺术、民俗、宗教等学科的选修课;设立戏剧、国画、书法、中国功夫、民间文化、文物、考古等研究中心;缅怀高校的人文遗迹,积累人文资源;重视每个学校的校歌,校训,代表性、纪念性建筑;制止校园内破坏人文环境的行为,如那些江湖假药的广告;设立住校作家、艺术家、人文大家的制度,给予他们一定的津贴,让他们的著作、身影出现在大学,改善校园的人文气质。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