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走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方位(五)
大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安仁镇新小区一角。本报记者衡昌辉摄
本报记者刘成安孙琳“我圆了多年的梦!”阳光下,65岁的余兴全开着小型耕地机,脸上乐开了花。余兴全所在的乐山市沙湾区嘉农镇沫东坝村没有耕牛。区国税局干部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捐款为老人买了一台耕地机。
这是在全省开展的“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中,乐山市7000名干部走进乡村、社区、企业“访民情、解民忧、助民富”的一个镜头。
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确定了“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主题。
把这一主题落到实处,关键在党。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四川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探索与创新中推进。
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领导科学发展的核心力量。创新选人用人制度,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干部,努力把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干部选拔出来
2007年8月的四川,两件事引人注目:面向全国统筹公选18个市(州)的72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从现在起的4年内,全省将从各级机关选派万名优秀干部到基层工作。两件事均开四川干部选任的先河。
“选用一个干部等于树立一面旗帜。”人们关心的不仅是将选出什么样的干部,更关心在选好干部的过程中体现什么样的用人导向。
两次干部选拔采用的方法不同,但出发点一致:在更广的范围内选拔能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
这一思想,在省委书记杜青林履新当天发表的讲话中有明确阐述:“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干部,选人用人凭德才、论政绩、重民意。”
把提名权交给群众,两推一述、线型分析法、实绩分析、全委会票决任用干部……近年来,四川以落实群众公认原则、扩大党内民主为核心的干部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去年全省市县乡换届,全面推行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人民生活、城镇就业、医疗保障、基础教育、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指标纳入考核。一项“万人问卷调查”显示,86%的干部群众对领导班子换届表示满意,76.4%的人认为“干部选得好”。
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领导科学发展的核心力量。创新选人用人制度,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干部,努力把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干部选拔出来———新理念引导选人用人制度创新的新实践:蓬安县委对干部实行“民心考核”;内江市开展“万人评议”政府活动,一些党员干部因评议不合格被免职或受到警告。成都市双源社区面向社会公招直选党支部书记,面试题都是“民生题”:如何提高社区人员就业能力、对在社区公共场所摆摊设点的居民你将采取什么措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就像“指挥棒”:引领干部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在由发展向科学发展转型的新阶段,打牢基础,必须将“群众满意”作为党建工作新的价值取向
“他们精神风貌好,工作积极主动……”说起成都市实施的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共青团新津县委书记苏德付毫不掩饰对当地102名大学生“村官”的赞扬。
今年7月24日,我省在21个市州全面启动3年3000名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将有效改善村干部的队伍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提高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
发生在我省基层党组织的两个“打破”探索新路:在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蓬安县鲜店乡龙滩村党员打破“本村支书本村人当”的模式,选择外村人陈国民当村支书;成都市青羊区打破社区党组织成员在社区党员中选举产生的模式,在职数配置上“定向设置”外来务工党员副书记。
两个“打破”,前者是在尊重党员、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把那些愿意为老百姓办事、能办事的人选上来;后者则从体制机制的角度扩大党内民主。
由发展向科学发展转型的新阶段,对党建工作提出新要求。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基础牢固的前提是将“群众满意”作为党建工作新的价值取向。
“村里的党群干群关系很和谐。”说起由乱而治的什邡市思源村,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党员听证会、村民议事制度、财务公开和审查制度……村党支部27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民主管村法,让村民真正成为村里的主人。
“终于找到"家"了!”流动党员谢兆海今年2月把组织关系转到绵阳市的一个流动党员服务站。之前,谢兆海的党组织关系整整在口袋里揣了3年。
从“口袋党员”找到新“家”,谢兆海成为我省城市社区党建的见证者。
找到“家”的还有蓬勃发展的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4月初,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在川第一家企业———沃尔玛深国投百货有限公司成都交大路分店隆重举行党支部成立仪式。截至目前,全省建有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突破7000户,符合建党条件企业建党率达95.8%。
党员示范车间、党员示范班组、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各地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活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凝聚群众、赢得民心。
在亲民、富民、惠民、助民、安民的实践中培育优良作风。以“富民惠民,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为载体,以优良作风推进富民强省全面小康进程
今年5月21日,资阳市石盘镇四十里村村民毕清和家迎来市委领导。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因病致贫的毕清和一家告别四面漏风的土坯房,用上了沼气,喝上了甘甜的井水,发展起养殖业。
“跟”在市领导身后走向农村的,是全市近4000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他们走进千家万户,把“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体现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
今年,在全省4500多个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3.6万名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为期3个多月的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省委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各地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找准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整改。通过作风整顿建设活动,少数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和一些行业的不正之风得到进一步整治,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作风明显好转;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解决,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在此基础上,省委因势利导,于5月底在全省启动“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活动启动之初,22名省级领导干部、部分省直部门负责人和经济专家,组成11个调研指导组,深入21个市州,对包括“十大惠民行动”在内的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调研。这一举措,为全省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
“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真情贴心亲民;始终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共创共享富民;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办好实事惠民;始终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第一准则,真心实意助民;始终把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排忧解难安民。以“富民惠民,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为载体,在亲民、富民、惠民、助民、安民的实践中培育优良作风,以优良作风推进富民强省全面小康进程。
6月6日,眉山市91位市级领导及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手机号码刊登在当地主要媒体的显著位置———“不敢面对群众的政府不是好政府,不敢和群众交流的干部不是好干部,要倾听群众声音就不能怕麻烦。”
不让工作在我这里延误,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群众在我这里被冷落,不让歪风邪气在我这里产生,不让内江形象在我这里受损害———内江市开展的“五不让”活动背后,是制度的保障。6月13日,3名不履行承诺的机关工作人员受到惩处:两名受到系统内通报批评,一名被辞退。
在推进“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实践中,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良好氛围正在四川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