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沈阳10月12日电 (高凡)辽宁省工商系统近期开展了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暨“红盾执法震撼行动”,辽宁省工商局今天在此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阶段性成果和十大食品典型案例。
截至2007年10月8日,辽宁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检查了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各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以及城乡结合部食品经营比较集中等重点区域,清理了不合格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300万元。
通过近一个月的逐户排查,省工商局摸清了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业户的底数并责令变更登记、注销、取缔了无照经营户。
经查,目前辽宁省县城以上城市的批发市场90%以上建立了进货索证索票制度;集贸市场也大多建立了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乡镇所在地及街道食杂店也多数建立了进货台账制度。
另外,在“红盾执法震撼行为”期间,各地还利用省工商局统一配置的食品速检箱对进入流通环节的蔬菜、水果、肉类、饮品、水产品、米面类、干果类、糖、休闲食品、奶制品、酒类、苏丹红、调料、油类、火腿、罐头、豆制品等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开展了快捷有效的检测。截至9月底,共检查各类食品4万多批次,检测食品数量500多吨,清理不合格食品9.6吨。
此次发布会还披露了十大食品典型案例,其中有非法加工食品案、经销未经检验检疫猪肉及其制品案、非法加工月饼案、无照加工熏酱鸭鹅食品案、某食品商行涂改食品生产日期及无照加工羊肉片案、阳春面粉经销处经销严重不合格面粉案、假冒厂名厂址加工月饼案等。其一为:2007年9月16日,根据举报,沈阳市沈河工商分局执法人员在一居民区中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加工假冒名牌啤酒的黑窝点。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墙角堆放着十多箱外地购进的价格低廉的梅雪啤酒,旁边还有几箱某品牌啤酒的空瓶放在一旁;在一个打工人员的床下还查出成袋的啤酒瓶盖、压盖机、漏斗、胶皮管和成沓的封瓶嘴的标签。据现场临时工人称,他们灌制假冒啤酒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瓶对瓶倒;另一种是借助一种特殊的工具,折进某畅销品牌啤酒空瓶内,压盖后再雇佣人力三轮车把经过灌注包装的名牌啤酒送往附近的小卖店和饭店。执法人员当即没收了现场发现的造假工具和啤酒标识,依法取缔了这个加工假啤酒的黑窝点,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责任编辑:车东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