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完成《2007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19所研究生院入选中国一流研究生院。其中,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南开大学研究生院以研究1型大学首次进入中国一流研究生院。
(10月11日《京华时报》)
入围“中国一流”的这19家研究生院,估计少不了要来一番弹冠相庆,毕竟这一尊荣称号,得来实属不易,除了院门为之生辉外,学生走出院门也大可昂首挺胸,多出一份来自“一流”的自信;此外,“一流研究生院”的名单还可以让那些缺乏自己择才标准,却又将面子摆在首位的用人单位们多了一份“索骥”之图;尤为关键的是,头顶这道“一流”光环的研究生院,不仅可以在招生竞争中占得先机,申请起各类经费也要容易得多,有此先机,下次再当“一流”,也绝非难事。屈指数来,“一流研究生院”还真非虚名,而是有着相当不菲的现实“价值”。
然而,把这份“一流研究生院”的名单从头至尾打量一番,实在是没啥新意,不过是此前各种“一流大学”名单的翻版罢了,这样一份名单,恐怕也无需劳烦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这样的专业机构去组建一个课题组来调查研究,但凡对国内大学状况有丁点了解的人士,估计都能在几分钟之内说个八九不离十。如此毫无悬念的评选,恐怕价值不大,要论精彩程度,或许还真还不如“超女海选”。
事实上,这份“中国一流研究生院”名单,比起饱受诟病的各类“中国一流大学”评选,尽管前者培养学生的学位高了一级,但后者所具备的一切弊端,在前者身上几乎一个不少。且不说以导师及研究生数量作为评选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即便是看起来十分有理的“研究生创新环境”这一指标,实际上也未必完全公平,那些得了更多投入的研究生院,“创新环境”当然没有理由不相对优越,这之中究竟有多少成分来自“一流研究生院”自身的努力,实在难于鉴别,这也难怪,包括研究生院在内的中国大学评“一流”,从来不见新人到,次次都是老面孔,俨然成了一道“亘古不变”的景观。
真正有价值的评比,理应起到激励的效果;真正有意义的竞争,也只存在势均力敌的对手之间。这就好比竞技赛场,不断有新手挑战,才能不断促进运动技能的提高,若是冠军始终如一,不仅赛事的精彩程度将大打折扣,竞技水平也顶多原地踏步,不进则退也并非没有可能。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何在国内相当强势,稳居一流的国内大学,研究生院们,到了国际上却不知名落“几流”了。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