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论坛之庄礼伟专栏
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和知名社会活动家、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作为全球公共政治事务的一个导向性奖项,近十几年来有了一些较明显的变化,其要旨从诺贝尔遗嘱中的“和平”、“友好”,转向范围更为深广的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每次对获奖者的选择,往往既带来一场“观念维新”,又引发一些意见争执。
本年度的情况,同样如此。
(一)诺贝尔奖的“和平门” 诺贝尔和平奖自问世以来,其表彰范围逐步从最初的促进国际和平,扩大到人道灾难救援、政治权利保护,近年来又扩展到民生、环保领域,“和平门”越来越宽,但这并不表明和平奖离和平越来越远。例如,贫穷历来是社会动荡和国际战争的重要根源,所以济贫业绩显著者(特蕾莎修女)、组织穷人自救业绩显著者(“穷人银行家”尤努斯),都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给尤努斯的颁奖文告还专门指出:“持久的和平只有在大量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时才有可能。”
而和平奖颁到环保领域,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生态环境的恶化将威胁世界和平。负责和平奖评选的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姆乔斯近日对少数几个大国在全球变暖问题上的不负责态度提出批评,他警告说全球变暖将导致大规模人口迁徙,并且激化人类对地球资源的争夺。姆乔斯这等于在说:全球变暖可能引发世界大战。
全球变暖、水资源匮乏、野生动物疾病入侵人类等等属于一个更大的概念:生态危机。电影《老井》展示了北方缺水地区如何为争一口井而爆发村与村之间的械斗,SARS期间村内与村外、社区内与社区外出现了高度的敌意和防范,这都表明生态危机可能诱发社会冲突,或加剧业已存在的社会冲突。诺贝尔和平奖在2004、2007年颁发给环保人士和环保机构,正是由于全球生态危机正在咄咄逼人地将人类合围和挤压,并诱发人类内部的惨烈冲突。
气候变化甚至会给“严肃的”国际政治开上一个大玩笑:国家间精心、决死争夺的一些岛礁、暗礁,可能会因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而消失,“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戈尔在和平奖揭晓后谈到:“气候危机不是政治问题,而是对全人类道德和精神的挑战”。此话如何理解?气候变化如果是一个政治问题或国际政治问题,那么世界各国在参与不参与、合作不合作上仍然存在两可选择(政治嘛)。然而事实上气候变化危及的是整个人类,所有国家、所有人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来。
(二)戈尔的“电费门” 在共和党的小布什执政时期,两位民主党人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2002,卡特;2007,戈尔),这或可算小布什政府的一个“显著政绩”。
戈尔素有环保主义者的名声,从做国会议员、做副总统直到今天,都有不错的环保业绩。无论是纪录片获奥斯卡奖,还是戈尔获诺贝尔奖,戈尔家乡田纳西州的一个非营利组织“田纳西政策研究中心(TCPR)”都在第一时间对戈尔展开攻击:首先,他在环保上言行不一;其次,他杞人忧天,妄语惑众。TCPR揭发说,根据本地电力公司的资料,戈尔在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的豪宅一个月的耗电量比普通美国家庭一年的耗电量还多。戈尔的支持者和反对戈尔的人在网络和纸媒上各执一词,煞是热闹。
戈尔的反对者说:诺贝尔和平奖拒绝了甘地,却选择了戈尔,南非的曼德拉在监狱中度过了28年,特蕾莎修女40多年如一日为穷人和病人服务,而戈尔在获奖前只是有几年乘坐专机在全世界飞来飞去做演讲和拍了一部纪录片而已。
戈尔的反对者还说:诺贝尔和平奖第一次颁给了一场PPT演讲(指《令人难堪的真相》)。一般情况下,诺贝尔奖是对获奖人至少10年以前的工作做出表彰,这是为了避免可能的评奖失误。而戈尔主创的纪录片《令人难堪的真相》问世仅仅一年多,就有英国法官指出其中有9处显著的知识硬伤。
戈尔的发言人并没有对电费数额做出评论,但她表示戈尔向可再生能源做了足够投资以补偿其住宅的能源消耗,并且戈尔家虽然用电较多,但所用电力都来自太阳能、风能和沼气(有什么不可以?)。接下来,有调查者向TCPR索看戈尔家的电费清单,TCPR偏偏拿不出,说到纳什维尔电力公司可以查到。然而电力公司的发言人否认向TCPR提供了戈尔家的电费清单,因为这属于私人信息。接着田纳西州税务局也发现TCPR在运营上存在诚信问题。TCPR亲共和党的背景,更使“电费门”事件看上去像是政治上的故意抹黑。
而戈尔最终获得诺贝尔奖,表明评审委员会在“电费门”问题上是倾向于戈尔没有太大过错。并且,尽管环保运动中确有一些良莠不齐、言行不一的现象,但这与环保运动的正当性无涉,更不能成为反对环保运动的借口。
(三)中国人的“诺贝尔之门” 中国人的“诺贝尔心结”在每年10月都会周期性地爆发:1.这是西方人把持的游戏,不陪他们玩。2.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获奖?不服。3.中国能否创建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奖,也来主导一回?4.中国人怎样才能够走进诺贝尔之门?
第一点,牢骚而已,强者就要敢于做过江龙。
第二点,中国人今后当然能拿到诺贝尔奖,甚至能拿到很多,但这需要有一个鼓励公开竞争、自由创造的良好环境。
第三点,当然也有一点建设性。瑞典、挪威有诺贝尔奖,美国有奥斯卡奖,在亚洲国家中,菲律宾有麦格赛赛奖,印度有尼赫鲁奖,以色列有沃尔夫奖。但我们还没有创建出具有国际声望的国际大奖(哪怕是在狭小的专业领域内),国内的种种评奖也让人意气难平。我们从小到大,已看到过不少黑箱操作的奖和不少无聊得让人毫无兴趣的奖。
第四点,很简单,诺贝尔奖强调的是科学上原创性的基础研究、文学上洞察力与审美力的完美结合,以及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对于这个国际一等赛场,中国人可以选择朝着这些宗旨积极进取并最终夺标,当然也可以选择自外于这个“西方人把持的游戏”——把国内的“金奖”、“优秀”、“一等奖”再设多一些就可以了。
(作者是暨南大学教授)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张宬)